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 “玉”也跟君子一样,拥有仁、义、智、勇、洁五种德行。

■ 古礼规定,君子一定要随身佩戴玉器才行。

■ “玉体”不一定指女体,而是敬称他人的身体。

■ 在古代,祭祀、外交和社交,对使用哪种玉器都有严格规定,不可有误。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玉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玉文化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在祭祀、外交和社交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玉,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根绳子串着三块玉。甲骨文字形❷,绳子的形状更明显。金文字形❸,把露在外面的绳头给去掉了。小篆字形❹,接近金文。

《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许慎认为玉具备了仁、义、智、勇、洁五种德行,因此“君子比德于玉”。《诗经·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礼记·曲礼下》中甚至规定:“君无故,玉不去身。”没有特殊原因,不能不佩戴玉。

至迟到周代时,玉器系统已经逐渐完备,各种玉的职能分工井井有条。诸侯作为符信使用的玉器共分五种,称作五玉:璜、璧、璋、、琮。璜是半璧,用来征召;璧是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用来聘问;璋的形状像半个圭,用来发兵;同圭,长条形,上端三角形,下端方形,用来立信;琮(cóng)外边八角,中间圆形,“起土功之事也”,就是用来祭地。“修吉凶宾军嘉之礼,五等诸侯执其玉。”举行吉、凶、宾、军、嘉五礼的时候,诸侯都要各自手持象征身份的玉。

除了五玉,还有六瑞之说。据《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是国君和五等诸侯举行朝仪时所持的六种玉制礼器:王执镇圭,长一尺二寸,镇是安定四方之意;公执桓圭,桓圭长九寸,桓就是今天说的华表,雕刻在圭上作装饰;侯执信圭,信通身,以人形雕刻在圭上作装饰,长七寸;伯执躬圭,也是以人形作装饰,长也是七寸;子执谷璧,谷物养人,故以此作装饰,长五寸;男执蒲璧,蒲是蒲草制成的席子,取其“安人”之意,故以蒲草的花纹作装饰,长也是五寸。郑玄解释道:“瑞,信也,皆朝见所执,以为信。”国君和诸侯朝见时以这六种玉器作为符信。

此外还有六器。据《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是六种祭祀天地四方的玉器。郑玄说“礼神者必象其类”,意思是祭祀什么神,就要使用像这种神的玉器。苍璧是黑色的璧,平而圆,像天,因此用来祭天;黄琮外边八角,像地之八方,因此用来祭地;青圭尖锐,像春天初生的万物,因此用来祭东方;赤璋是红色的半个圭,“像夏物半死”,因此用来祭南方;琥是像老虎的玉器,白色的琥象征秋气肃杀,因此用来祭西方;玄璜是黑色的半璧,“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因此用来祭北方。

“玉”又引申为敬辞,比如敬称对方的身体为玉体,敬称对方的容貌为玉颜、玉面,等等。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3: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