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莽 |
字源 | 莽 狗在又密又深的草丛里奔逐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 ——《庄子》 “莽”这个字今天使用最多的义项是卤莽、莽撞,形容人做事粗率、冒失,相信读者朋友的脑海中立刻就会浮现出一个“莽汉”的模样。但其实这个字刚造出来的时候,形容的却不是莽汉,而是“犬”。 莽,甲骨文字形A,中间是“犬”,犬的身边是三棵草,表示犬在草丛里奔逐。甲骨文字形B,大同小异。金文字形C,变成上下结构,也更为规范。小篆字形D,用四棵草围住了一条犬。今天使用的“莽”字,下面的“廾”是草形的讹变。 ![]() ![]() 《说文解字》:“莽,南昌谓犬善逐兔草中为莽。”段玉裁注解说:“此字犬在 扬雄在《方言》中载:“草,南楚、江、湘之间谓之莽。”因此,“莽”的本义即指密生的荒草或草木深邃之处,之所以用犬来会意,不过是形容荒草又密又深,犬或其他野兽在其中奔突,不容易找到路而已。《左传·哀公元年》有“暴骨如莽”的描述,杜预注解说:“草之生于广野,莽莽然,故曰草莽。”士兵的尸骨来不及掩埋,暴露在野外,就像密密麻麻的荒草一样。 那么,为什么要用“卤莽”来组词呢?看看“卤”的繁体字“鹵”就明白了:里面的×形和四个黑点像盐粒的形状,外面是盛盐的器具,因此“卤”的本义即产盐之地;而盐碱地上是长不出庄稼的,只能长荒草,盐碱地上的荒草就叫作“卤莽”。扬雄所作《长杨赋》中吟咏道:“夷坑谷,拔卤莽,刊山石。”唐代学者李善注解说:“卤莽,中生草莽也。”这是描述汉武帝出兵攻打匈奴的情形:平坑谷,拔荒草,削山石。 庄子在《则阳》篇中讲过一个故事:“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 “熟耰(yōu)”指反复耕作。长梧这个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说:“你处理政事不要卤莽,治理百姓不要草率。过去我种庄稼,耕作很卤莽,结果收获时获得的回报很差;除草时粗疏,结果收获时获得的回报也很差。第二年我改变了方法,深耕细作,禾苗茂盛成长,我得以终年饱食。” 这里的“卤莽”一词,诸家都注解为粗率或浅耕稀种,不过,下文中庄子还说了一句话:“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意思是:因此对本性卤莽的,生长恶欲,就像芦苇一样遮蔽本性。“萑(huán)”、苇、蒹葭都是芦苇一类的野草,将“卤莽”与之作比,可见“卤莽”也是荒草。因此,“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的正解就是:过去我种庄稼,像对待荒草一样耕作,得到的收获也像荒草一样。 最有趣的是“莽大夫”的称谓。“莽大夫”不是比喻卤莽的大夫,而是特指王莽的大夫扬雄。南宋学者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一书中如是说:“莽大夫扬雄死……莽臣皆书死,贼之也;莽大夫多矣,特书扬雄,所以深病雄也。”讥刺扬雄仕汉而晚年转仕王莽为大夫。这是朱熹的不公正之词,但对后世影响很大,“莽大夫”因此用来比喻变节转仕新朝的人。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