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

汉字身世小档案

■ “處”的本字是“処”,在金文中可作会意字,会意为人靠着休息的样子。

■ “处”的本义就是中止、停止,在家里修身养性的君子被称为“处士”或“处子”。

■ 在古代,“处女”是指没有出嫁的女子,因此这里的“处”字,应该读作三声。

处,金文字形❶,据左民安先生说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老虎的形状,右下角的“几”形是虎足的变形。但是这只老虎怎么会意为“处”,却语焉不详。多数学者认为左边是身着虎皮或戴着虎皮冠的人,右下角就是“几”,几案。此人据几而坐,大概是在举行祭祀或祈祷仪式。小篆分为两种:字形❷,其实就是“処”,是“处”的古字,也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処,止也。得几而止。”人凭几歇息;字形❸,恢复了金文的虎头,变成了一个形声字。楷书繁体字形❹,与小篆相似。

“处”的本义就是中止,停止。《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君子或者出去干一番事业,或者安静地待在家里休养身心。在家里修身养性的君子被称为“处士”或“处子”。《荀子》中曾说:“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德才兼备而不出仕,自然是厌恶官场和世俗的污浊,此举是只有德行很高的人才能作出的选择,那些流俗之辈,削尖了脑袋尚且还要往官场上钻,哪里配当高洁的“处士”呢!

今天的人们大都把“处女”的“处”读作chù,四声,其实这是错误的,正确的读音应该是chǔ,三声。今天的“处女”一词用来指没有过性交经历的女子,但是古代却不一样,仅仅是指没有出嫁的女子。

先秦时期,“处女”一词就已经出现了,跟“处士”一样,也可写作“处子”。《管子》:“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处女操工事者几何人?”《荀子》:“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古人对“处女”和“处子”的解释是:“在室女也。”即待在闺阁之中尚未出嫁的女子。因此,“处女”又称“室女”。

为什么“处女”是“在室女也”?这就是因为“处”的古字是“処”的缘故。“几”是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室内有几,用来休息,因此从“处”的本义中止、停止引申而来。从字面意义来讲,“处女”就是居止在室内的女子,待字闺中,尚未出嫁。未经开发的“处女地”也是由此引申而来。

从“处”的本义又引申出“处所”的意思,指人或物所在的地方,当作这个义项的时候才读四声chù,比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现在人们常说的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里的一级单位、一个部门叫“某某处”,又是从“处所”这个义项引申而来的。再加以远引申,又可以当作办理、决断或惩罚之意。比如“德以处事”,是指德行足以办理事务;比如“臣愚不能处也”,我的能力很愚笨,不能作出决断;又比如处罚、处决、处斩,都是惩罚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叫“处暑”,在每年阳历的8月23日左右。这里的“处”也应该读作三声chǔ,“处暑”就是暑气至此就停止了。还有人解释说:“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意思是暑气马上就要潜伏起来了。有三个征兆预示着处暑这个节气的来临,其中两个征兆都是“处”的本义的最好解释。第一个征兆是“鹰乃祭鸟”,古人认为鹰是义鸟,此时感应到肃杀之气,开始大量捕捉鸟类而食,不过鹰捕捉到鸟类之后,不会立刻就吃掉,就像人祭祀的时候不会先吃祭食一样,而且还说鹰不捕杀怀孕的鸟类,因此称“义鸟”。这当然是附会,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暑气停止或潜伏,鹰要捕捉鸟类储存起来。第二个征兆是“天地始肃”,“肃”是衰落、萎缩的意思,此时天地间暑气停止或潜伏,万物开始凋零。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