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

汉字身世小档案

■ “声”就是敲打石磬、传声入耳的意思。

■ 古时候,“声”“音”“乐”这三者有很大的区别。动物只能分辨声,一般人只能听懂音,唯有君子才能通晓乐。

■ 中医很早就用中医诊疗疾病,用五声来对应五脏。

声,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左下是“磬”的形状,磬(qìng)是一种乐器,用石头或玉制成,悬挂在架子上,击打使之发出乐声;左上是绳结,把磬系着悬挂起来;右边是一只大大的耳朵。整个字形会意为:耳朵听到了击打磬的声音。甲骨文字形❷,更加复杂化。据左民安先生解释:“是由五个部分拼合组成的一个字,左上部是‘磬’的形状,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个敲打磬的小槌,中间有‘耳’和‘口’,表示‘话音入耳’就是‘声’。整个‘声’字,就是敲打石磬、传声入耳的意思。”解释得很清楚。

声,小篆字形❸,五个组成部分唯独少了一个“口”,这就变成了一个形声字,正如许慎所说:“从耳殸声。”“殸”是“磬”的古字。楷书繁体字形❹,跟小篆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简化后的字体,各个组成部分仅剩下了用绳结系起来的磬,而且还变形得非常厉害,完全看不出造字的原意了。

《说文解字》:“声,音也。”不过在古人看来,声、音、乐三者区别甚大,《礼记·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简单而言,声是感于物发出的声音,音是咏唱而成的歌曲,乐是加入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曲。因此,《乐记》接着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意思是说,最终形成的“乐”是伦理之道,又是治理政事之道,因此必须由声知音,由音知乐,这样才能达到“德”的高度。

古人把音乐分为五声,即宫、商、角(jué)、徵(zhǐ)、羽,分别相当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这五声被古人称作正声,即纯正的乐声;与正声相反的称作淫声,指淫邪的乐声。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溱(zhēn)水和洧(wěi)水之上,青年男女在此聚会,举行歌咏比赛,互诉爱情,这种俗乐不符合孔子提倡的雅乐,因此被称为“郑声”。孔子曾经评价道:“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把郑声跟佞人相提并论,可见对郑声的厌恶之情,郑声因此被称为乱世之音。卫国的音乐也是淫声,卫国的濮水之上有个叫桑间的地方,同样是青年男女聚会歌咏之地,因此也被斥为淫声,并且还诞生了一个成语“桑间濮上”,以指代男女幽会的地方,桑间濮上之音被称作亡国之音。

《周礼》中规定:“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淫声如上所述;过声指悲哀和欢乐失之过分的音乐;凶声指亡国之声,如桑间濮上之音;慢声指惰慢不恭的音乐。这四类音乐都是严格禁止的。

在中医中,五声还被用来诊察病情,即呼、笑、歌、哭(悲)、呻。古人还把这五声与五行对应起来:“木在藏为肝,在音为角,在声为呼;火在藏为心,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土在藏为脾,在音为宫,在声为歌;金在藏为肺,在音为商,在声为哭;水在藏为肾,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中医看来,这五声都能够显示病人的病情。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