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王维)

汉字身世小档案

■ “酌”字左边是酒器,右边是把长柄的勺子,会意为从酒器中舀酒。

■ “斟”小篆字形是一个形声字,也是用勺子舀酒的意思。

■ “斟”和“酌”都是倒酒的意思,“斟”得不满要再加一点,“酌”得过多要减一点,所以需反复掂量,由此引申出“斟酌”一词。

斟酌连用,是反复考虑,然后再决定取舍的意思。

先说酌,金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左边是一尊酒器,右边是一个长柄的勺子,会意为从酒器中舀酒。小篆字形❷,接近金文,不过勺子的形状有所变化。

《说文解字》:“酌,盛酒行觞也,从酉勺声。”段玉裁解释道:“盛酒于觯中以饮人曰行觞。”觯(zhì)是一种酒器。《诗经·卷耳》中有诗曰:“我姑酌彼金罍。”罍(léi)也是一种盛酒器,意思是我姑且把金罍里斟满美酒。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名句,“独酌”就是自个儿给自个儿“盛酒行觞”。“酌”还用作酒的名字,祭祀时所用的清酒叫“清酌”。

再说斟,小篆字形❸,这是一个形声字,从斗甚声。《说文解字》:“斟,勺也。”就是说用勺子舀酒。“斟”和“酌”都是倒酒的意思,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呢?二者的区别非常细微:酒倒得不满叫“斟”,倒得溢了出来叫“酌”,所谓“斟酌损益”是也。因此,倒酒的时候,“斟”得不满了要再加一点,“酌”得过多了要再减一点,贵在适中,所以需要反复掂量,把酒倒得恰到好处,故称“斟酌”,这就是“斟酌”一词的本源。王维有诗:“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这个“斗”的量词就是“斟”的形旁。

“斟酌”一词出自《国语·周语》。跟“斟酌”有关的这段话非常有名,因为从这段话里还诞生了两个成语。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写了很多民谣骂他,邵公告知厉王这种民怨沸腾的情况,说:“民不堪命矣!”老百姓无法再活下去了!可厉王非但不改过,反而雇佣了一批特务对国人进行监视,结果谁都不敢发牢骚了,连路上互相碰到也不敢说话,只能“道路以目”,这是诞生的第一个成语。

厉王一看大见成效,喜滋滋地对邵公说:“你看,再也没有人说我的坏话了!”邵公回答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诞生的第二个成语。接着邵公又劝说厉王不能采取堵百姓之口的办法,而应该去疏导,文武百官都有各自的职责,应该尽其所用,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安定下来。其中有一句话:“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耆(qí)艾”乃尊长、师长、长老,是对老年人的尊称,“耆艾”的职责是最后修正百官的作为,提供给国君,国君再加以“斟酌”,这样才不会作出悖谬的举动。

邵公的这番忠告厉王根本就没听进去,也根本不愿加以“斟酌”,照样施行暴政,国内三年之久人们都不敢发言,但是三年之后,国人暴动,厉王遭到了流放的命运。

《荀子》的《富国》篇中也是这个意思:“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顺便说一下,“开源节流”的成语就出自《荀子》。古人真是太了不起了,随口说一句话就变成了风行两千多年的成语!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