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灶 穴居的灶台上出没着直翅目的灶马

臼灶生蛙 ——《楚辞章句》

A

B

首先需要辨析的是:灶台之“灶”,古字为“”或“竈”,“灶”则是这两个字的俗体字,也是今天所使用的简化字。很显然,上面两个字太过繁冗,不宜书写,因此后人又造出了从火从土的“灶”,会意为烧火的土灶。不过,如此一来,古人发明灶时的原始形态以及造出这个字的思维方式也就尽数失去。

古时的灶,可不仅仅是烧火的土灶,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含义。我们来看看本字“竈”的金文字形A,上面是一个“穴”,上古穴居,可以理解为在穴居之处建灶。不过甲骨文时代早已有地上宫室,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掘穴建灶,原始的灶就是这样发明的。

那么,下面的字符到底表示什么呢?这个古怪的符号被学者们尽情地猜测,迄今尚无定论。有人说中间像是在地面上挖出的火道,两旁则是堆积的柴草,从字形上来看完全不像;也有人说像是蟋蟀一类的昆虫,因为灶台温暖,秋冬时节就躲在这里,但为什么造字的古人以此取意,却又无法解释。

徐锴则解释说:“穿地为竈也。”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一书中就此发挥道:“太古穴居野处,率穿地以为炊爨之处,此即竈之起原,故其字从穴。盖自初民始知用火以为熟食,而竈兴矣。”“爨(cuàn)”和“炊”同义。此说的意思大概是指下面的字符表示“用火以为熟食”,但详情却也语焉不详。

1941年,著名学者杨堃先生在《灶神考》这篇名文中认为这个字符乃是蛙形:“最初的司灶者或灶之发明者,恐属于以蛙为图腾之民族。”他引述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中的记载:“灶无故自湿润者,赤蝦蟆名鉤注居之,去则止。”又引述《楚辞·天问》中诵唱的诗句:“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讲的是商初名臣伊尹的故事。据东汉学者王逸的注解:伊尹的母亲梦见神女告知:“臼灶生蛙,亟去,无顾。”不久,臼灶中果然生蛙,她赶紧逃跑,回头一看,居住的城邑已被洪水淹没。因为没听神女不要回头的告诫,她也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干之后,伊尹从空桑之木中出生。长大后,伊尹很有才干,但因为出身不好,收养他的有莘氏便把他作为“媵(yìng)”,即陪嫁的侍从。有莘氏之女嫁于商王成汤为妃,伊尹便到了成汤那里当厨师,他向成汤分析天下形势,被成汤看中,得到重用。

杨堃先生就此认为:“臼灶乃指臼形之土灶而言……所谓‘臼灶生蛙’者……乃臼形之土灶,忽而生蛙之谓也。盖臼形之土灶本系挖地而为之,故有生蛙之可能。而且以理推之,似应先有蛙灶之神话作为背景,然后始有臼灶生蛙与伊尹生于空桑而养于庖人之传说也。”

就字形来看,倒也确像蛙形,后遂定型为小篆字形B,《说文解字》:“,炊竈也。”

不过,我倒觉得“穴”下面这个字符极像灶马之形。《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二》载:“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灶马属于直翅目穴螽科昆虫,一年四季都可见到,常出没于灶台,以剩菜和小型昆虫为食,此即“灶马”之“灶”的得名;又在直翅目中体型最大,“马”是六畜中最大的家畜,引申为“大”之意,此即“灶马”之“马”的得名。

灶马有粗大的六肢,体背隆起,恰像这个字符所描绘的形状。古人相信灶台上有灶马是“足食之兆”,因此以此取象,寄寓着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五祀”之祭所祭祀的住宅内外的五种神就包括灶神,其余四神为门神、户神、井神、中溜神(土地神)。后世祭灶所说的灶王爷骑马上天告状,不过是对“灶马”其名的误解而已。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3: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