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饕 |
字源 | 饕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苏轼) 汉字身世小档案 ■ “饕”跟“餮”都是“贪婪”的意思,但是“饕”贪财,“餮”贪食。 ■ “饕餮”是龙生九子中最爱吃的那个。 ■ 古人在鼎上铸饕餮的模样,来警示吃饭的人不要贪得无厌,以免最后撑死自己。 ![]() 饕、餮并举。 先说饕。“饕”读作tāo,金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从口从刀,会意为口舌如刀,喋喋不休。“饕”和“叨”本为一字。《庄子·渔父》篇中说:“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意思是:喜欢管理大事,变更常规,以网取功名,这就叫“叨”,也就是贪婪之意。小篆字形❷,变成了上声下形的形声字。《说文解字》收录的籀文字形❸,大同小异。籀文又称大篆,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再说餮。“餮”读作tiè,小篆字形❹,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楷体字形从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上声下形。 《说文解字》:“饕,贪也。”“餮,贪也。”两个字都是贪婪之意,区别在于: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后来人们把美食家称作“老饕”。比如苏东坡有一篇著名的《老饕赋》,其中写道:“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严格地说这应该是一种错误的称呼,改称贪食的“老餮”才符合本义,不过“老饕”的叫法早已经约定俗成,一直延续到今天,无法更改了。 俗话说“龙生九种,九种各别”,古人认为龙性最淫,生的种也就最多,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因此,“龙生九子”用来比喻同胞兄弟良莠不齐,爱好各不相同。虽然民间关于龙生九子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一直没有定论,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汇集历代文献中记载的神异动物,将龙九子的称谓和功能确定下来。 不过即使如此,每位学者所记载的也有差异,其中一种说法来自明朝学者杨慎所撰的《升庵外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1.赑屃(bì xì),形似龟,古碑下的驮龟其实就是它;2.螭(chī)吻,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今日很多建筑殿脊上的兽头就是它;3.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遗像;4.狴犴(bì àn),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也用作牢狱的代称;5.饕餮,好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6.蚣蝮,性好水,所以立于桥柱;7.睚眦(yá zì),平生好杀,有“睚眦必报”这个成语,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8.狻猊(suān ní),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9.椒图,性好闲,立于门首,铺首衔环是其形象。 相传尧当政的时期,国家有四凶:一个叫混沌,到处结交盗贼,行凶作恶,杀人如麻;一个叫穷奇,喜欢散布谣言,诬陷忠良;一个叫 《神异经》对饕餮的长相有更加详细的描述:“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曰饕餮。”古人因此将饕餮的形象铸在钟鼎彝器之上,据《吕氏春秋》解释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报更,即报应。这段话的意思是:在鼎上铸饕餮的形象,是为了警示吃饭的人不要贪得无厌,以免最后撑死自己。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