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马齿徒增 |
字源 | 马齿徒增“马齿”跟人的年龄有什么关系?“马齿徒增”是一个自谦之词,谦称自己年岁渐长却虚度光阴,没有任何成就。这个成语今天的老一辈人还在使用,书面语中也常见。“马齿”本来指马的牙齿,为什么可以用作人的谦称呢? “马齿徒增”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期著名的“假道灭虢”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春秋三传中都有记载,我们来看《谷梁传·僖公二年》的记载:“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屈产”和“垂棘”都是晋国的地名,前者产良马,后者产美玉。晋大夫荀息劝说晋献公用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向虞国借道伐虢,晋献公舍不得,借故说万一虞国接受了礼物却不借道怎么办。荀息深刻地指出:“虞国如果不愿借道,那么一定不会接受礼物;如果接受了礼物借道,对我们晋国来说,无非是将美玉从内库藏之于外库,将良马从宫中的内厩藏之于宫外的外厩而已。” 晋献公忌惮虞国大夫、著名政治家宫之奇,荀息分析说:“宫之奇为人,虽然心地明白但是却很懦弱,因此不能拼命进谏;他又是从小和虞公一起长大的玩伴,虞公因为亲昵就会轻视他的劝谏。况且玩物就在眼前,而忧患则在以后,这是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的,我料想虞公乃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 果然,正如荀息所料,当晋献公借道的时候,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谏,接受了良马和美玉,宫之奇叹息道:“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遂携带妻子和子女投奔了曹国。 晋献公灭虢之后五年又攻破了虞国,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加长”不是指牙齿长长,而是指牙齿增加,意味着马的年龄增加了五岁,因此,这里的“长”应该读zhǎng。 《公羊传》的记载稍有不同。攻破虞国之后,“虞公抱宝牵马而至,荀息见曰:‘臣之谋何如?’献公曰:‘子之谋则已行矣。宝则吾宝也;虽然,吾马之齿亦已长矣!’”这当然是晋献公对荀息的戏言。 虞公只不过白白替晋献公养了五年马,最终还得将马归还,后人因此用“马齿徒增”或“马齿徒长”来比喻虚度光阴,也用“马齿”作为年龄的谦辞。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个著名的故事中,竟然一口气产生了三个成语:假道灭虢、唇亡齿寒、马齿徒增。 ![]() 《逃走的绘马》(『絵馬から逃げる馬』),鱼屋北溪绘,一八三四年。 鱼屋北溪(魚屋北渓,1780—1850),本名为岩洼初五郎,葛饰北斋收留的第一位门生,因生于经营鱼店的家庭,从北斋门下出师后便以鱼屋北溪作为个人名号。 绘马是在日本神社、寺院里祈愿时用的一种奉纳物。日本人自古视马为神明的坐骑,便有信徒将活马奉献神社以表虔诚或祈愿,渐渐发展为在木板上一面绘制马匹图案,另一面空白供信众书写姓名、心愿,称为“绘马”。后来形状图案越来越丰富多样,也不仅限于画马了。这幅画中,一匹神俊的绘马忽然“活”了,居然从绘马架上逃了下来。看它表情,似带几分得意。它四蹄奋飞,不知要去向何处。绘马可以永远神俊,活马则不免马齿增长,终有衰老的一天。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