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沐猴而冠
字源

沐猴而冠

不是给猴子洗澡后戴上帽子

很多人把“沐猴而冠”理解成给猴子洗完澡后,再给它戴上帽子,其实大谬不然。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北宋学者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中描述了猴子的特性:“猴善候,其字从侯。《白虎通》曰:‘侯,候也。楚人谓之沐猴。’旧云此兽无脾以行消食。盖猿之德静以缓,猴之德躁以嚣。”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引文则有不同:“班固《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好拭面如沐,故谓之沐,而后人讹沐为母,又讹母为猕,愈讹愈失矣。”

李时珍也记载了猴子的特性:“其性躁动害物,畜之者使坐上,鞭掊旬月乃驯也。”

综上所述,楚地出于口音,把猴子就叫作“沐猴”,只不过是把这个音写成了“沐”字,不是给猴子洗澡。李时珍所说“猴好拭面如沐,故谓之沐”,不过是想当然的附会之言而已。

至于“人言楚人沐猴而冠”,唐代学者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猕猴不任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躁暴。”“猴之德躁以嚣”,猴子本性急躁,不能像人一样长久地戴着帽子。说客以此讽刺项羽就像猕猴戴上了人的帽子一样,看着是人样,骨子里仍然是一只野兽,同时也讽刺他性格暴躁,不能长久地经营关中之地。

有人向项羽转述了说客对他的这句评价,“沐猴而冠”的项羽一听登时大怒,“烹说者”,立马派人抓住了那位说客,投到大锅里活活给煮死了。

顺便说一句,这个故事也是“衣锦夜行”“衣锦还乡”等成语的出处。

《无双谱》之『西楚霸王项籍』,清代金古良编绘,朱圭刻,清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刊本。

《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绘者精心挑选自汉至宋一千四百多年间的四十位事迹举世无双的名人,绘成绣像并题诗文。绘画者是擅长人物画创作的绍兴人金古良,镌刻者朱圭则是康熙时期的御殿刻工,均为当时名家。人物生动传神,刻工精美,号称诗书画三绝,乃清初浙派版画力作。

项羽是《无双谱》中第二个人物,画面描绘的是项羽兵败,歌垓下之曲,欲拔剑自刎一幕。史学家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一朝自刎,令后人纷纷痛惜他“身经七十战,一败竟无成”。画中虽英雄末路,神勇之气不减,大战之后,盔甲依然鲜明严整,只可惜这身“锦衣”再也无法向江东父老炫耀了。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9: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