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苏轼)

汉字身世小档案

■ “法”的古字是“灋”,形状非常复杂,会意为“廌”,是一种异兽。这种异兽用角抵触理亏的一方,将他赶走,执法就像水一样平。

■ “廌”又称为獬豸,是一只很公正的异兽,因此古人将獬豸的样貌制成帽子,专门给御史等执法的法官佩戴。

从夏商周到清代,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特点鲜明,自成体系。那么,“法”这个字为什么能够代表法律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法,金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结构非常复杂。右边是“廌”,左边上面是“去”,下面是“水”。“廌”读作zhì,是传说中的异兽,也叫解廌、解豸或獬豸(xiè zhì)。据汉代杨孚所著《异物志》记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张揖也说:“解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主触不直者。”综上所述,獬豸这种异兽的长相似鹿,但只有一只角,见到有人争斗就会用角去抵触理亏的一方,听到有人争论就会去咬讲歪理的一方。国君如果对刑罚的运用不偏颇,法度适宜,獬豸就会现身在朝中。獬豸最大的功用就是“主触不直者”,辨别是非曲直。“法”的整个金文字形会意为:诉讼的时候,“廌”这种异兽用角抵触理亏的一方,将他赶走,执法就像水一样平。

但是也有学者有不同的意见。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认为,“人”下面的“口”象征穹庐之居,右边是犍牛,整个字形会意为“人收起帐篷离开,带着牛羊,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时代有规律的生活,由此又引申为法律,法令”。聊备一说。

法,金文字形❷,“水”移到了左边,其余部分相同。小篆字形❸,还是三个组成部分在换来换去,但是字形显得更加规范了。楷书繁体字形❹,同于小篆。因为字形过于复杂,因此后来省写为“法”。

《说文解字》:“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意思讲得非常明白。段玉裁说:“法之正人,如廌之去恶也。”桓宽《盐铁论》说:“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管子说:“杀戮禁诛谓之法。”可见“法”的本义即为刑法。獬豸既然是执法公正的化身,因此古人将獬豸的形象制成帽子,专门给御史等执法官佩戴,这种帽子就叫“獬豸冠”。到了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不仅要戴獬豸冠,而且还要穿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周代管理官府有八法,据《周礼》载:“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邦治;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官属指主要官员的属吏;官职指官吏的职责;官联指官员联合办公;官常指官员的日常职责;官成指官服的成规;官法指国家的法规、法度、法律;官刑指惩戒官吏的刑罚,比如鞭刑就是比较轻的惩戒官吏的刑罚之一;官计指对官员政绩的考核。

由“法”的本义还可以引申出方法、标准等义项,比如苏轼为韩愈写的碑文中说:“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此处的“法”就是标准的意思。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流派之外,佛家的事物也尊称为“法”,比如佛法、法门、法力等,都是从“方法”和“标准”的义项引申而来的。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