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义 战争前杀羊并陈列兵器 |
字源 | 义 战争前杀羊并陈列兵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 ❶ ![]() ❷ ![]() ❸ ![]() ❹ “义”是一个义项繁多的汉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形塑了中国人的道义观。 义,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只羊,下面是一把锯齿状的兵器。羊是用于祭祀的祭牲,兵器表示征战,征战前要杀羊并陈列兵器,举行祭祀仪式,祈祷战争的胜利,因此会意为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也就是正义。金文字形❷,下面兵器的形状更清晰。小篆字形❸,下面的兵器规范化为“我”。楷书繁体字形❹,同于小篆。简化后的字体完全看不出造字的原意了。 《说文解字》:“义,己之威仪也。”许慎解释的其实是“仪”这个字,“义”是“仪”的古字。还记得《孟子》那段著名的话吧?“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就是“义”的本义。古人非常重视正义的行为,把义和仁相提并论:“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古时候“义”和“谊”也可以通假使用,比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的“义”即指情谊。在很多成语中都留下了这样使用的痕迹。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还说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意思是:君子把义作为原则,用礼来做事,用恭顺的言辞来表达,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啊!可见“义”的重要性。姜太公也曾经讲解过“义”与古人看重的其他品行之间的关系:“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有趣的是,既然是征战前举行的祭祀仪式,那么一定要有鲜明的仪仗,“义”字下面的那把锯齿状的兵器就是这种仪仗。顾名思义,仪仗的形式感很强,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因此引申出形式上的、名义上的、假的等含义。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得最清楚:“人物以义为名,其别最多。仗正道曰义,义师、义战是也。众所尊戴曰义,义帝是也。与众共之曰义,义仓、义社、义田、义学、义役、义井之类是也。至行过人曰义,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之类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义,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之类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义髻,在衣曰义襕(l1n,上下衣相连的服装)、义领之类是也。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禽畜之贤者,则有义犬、义乌、义鹰、义鹘。”其中“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的意思是多种物质或者食料混合而成,比如“义酒”就是将各种酒混合在一起饮用。还有假牙叫义齿,残疾人安装的假肢叫义肢。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