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

汉字身世小档案

■ “望”是一个会意字,字形像有着大眼睛的人站在土堆上看着远方。

■ 古代的祭礼有一种叫“望祭”,是帝王们祭祀山川、日月、星辰之礼。

■ “望”又引申为名望,因为有名望的人自然需要仰望,例如“德高望重”一词。

“望”是个极有意思的汉字,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最上面是一只大眼睛,下面是一个人站在土堆上向左远望。甲骨文字形❷,转向右边远望。金文字形❸,右边添加了一个“月”,表示远望的对象。金文字形❹,左上的“臣”变成了“亡”,用以表声。小篆字形❺,下部讹变为“壬”,不过还能够看出来人的形状。至此,“望”变成了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需要注意的是,下部其实是“壬”字,简化后变成了“王”字。

《说文解字》:“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盼望出亡在外的人还家,当然要翘首远望,因此《玉篇》直接解释为:“望,远视也。”庄子有一句话最能体现“望”字的本义:“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望而不能见,当然离得很远,因此“望”的本义是远望。古代的祭礼有一种叫望祭,是帝王们祭祀山川、日月、星辰之礼。山川、日月、星辰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帝王们要遥遥而祭,故称望祭,这也是“望”字的本义。有一个成语“望子成龙”,盼望儿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当然是很多很多年之后的事啦!

另外,农历每年的十五日叫“望日”。古人认为月亮本来没有光,需要太阳照耀才有,而农历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日月遥遥相望,故称“望日”。《尔雅·释名》:“望,月满之名也。日在东,月在西,遥在望也。”

有学者认为“望”和“朢”本来是一个字,不过两个字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朢”字专用于日月之望,也就是说,“望日”其实应该写作“朢日”。《说文解字》:“朢,月满与日相朢,以朝君也。”许慎这是望文生义,把月望日跟臣朝君等同了起来。段玉裁感叹道:“今则望专行而朢废矣。”因此“而古文制字之义遂亡”,感叹得极有道理。

“望”既然是远望月亮,当然也是仰望,于是引申为名望,因为有名望的人自然需要仰望。用作这个义项的“望”变成了名词,“望”就当“名”讲,比如“望轻”是指名声低微,“德高望重”当然就是名声响亮。

“望”是远望、仰望,离得太远,因此又引申出虚名的意思。据韩愈在《顺宗实录》中记载,唐顺宗时期,往市场上派了几百名采办人员,只要看中任何摊位上的货物,就以宫中需要的名义白拿。因为这些人在市场上东张西望比较各种物品的优劣,然后白取白拿,故人称“白望”。东晋大臣陈頵(jūn)忧于国事,在给丞相王导的上书中说:“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这是指选拔人才的时候先看重虚名,然后才看具体的办事能力。

“白望”还可以写作“望白”“望空”。干宝《晋纪总论》:“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干宝指出晋代的官员都以虚名为高,却看不起那些做实事的人。两晋玄学清谈之风很盛,官员们往往“望白署空”,自己不愿处理政务,交由下属收集资料,以了解情况,并拟出意见写成文书送来,自己不看全文就在预留的空白处签字署名。可想而知,这个署名都是空名、虚名而已。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3: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