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周 田地里种满了庄稼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

A

B

C

D

E

F

G

周是孔子最为推崇的朝代,他在《论语》中感叹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句话的意思是:周代的礼仪制度是从夏、商两代借鉴来的,是多么的文采丰盛啊!我遵从周代。《诗经·文王》如此吟咏周代的使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然是一个古老的邦国,但它的天命到了文王时期才开始更新。那么,这个“旧邦”,这个古老的邦国,为什么用“周”来命名呢?

周,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象形字,郭沫若先生认为“像田中有种植之形”,其中的黑点是禾稼之形。甲骨文字形B,更像田中有庄稼。金文字形C,整整齐齐的一块田地。金文字形D,省去了表示禾稼的黑点,这个字形为今天的“周”字打下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和直到此时的金文字形中都还没有出现“口”这个字符。

不过,有些学者认为这个字形像玉片上雕刻的花纹,或者“像钟体上雕满乳突形,表示雕刻周密之义”,因此是“雕”的初文。白川静先生则认为这是一面盾牌,上面划分为若干区间,每个区间中都绘有图案,作为“周”这个部族的族徽。这些见解都很有趣,不过“周”最早却是一个地名,作为地名的“周”字跟田地庄稼之形密切相关。

周部族早期居住在今山西南部一带,到了古公亶父时期才迁往今陕西岐山下的周原,因其地名“周”,故改国号为“周”。周原之所以名“周”,正是因为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而周部族的始祖就是擅长农耕的后稷,担任帝尧的农师。远道迁徙而来的周部族为什么偏偏会在周原扎下根?可想而知,对于擅长农耕的周部族来说,适合耕作的周原简直就是上天所赐的一块土地。因此,周原之所以名“周”,正是由田地庄稼之形而来。

周,金文字形EF,下面添加了“口”这个字符,徐中舒先生认为“示国家政令所从出”,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周部族已发展壮大,组织严密,政令通达,成为可以抗衡商王朝的一支力量了,因此才在原来的“周”字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口”,“示国家政令所从出”,同时也宣示着取商而代之的野心。不过也有可能表示“田”所在的城邑。

周,小篆字形G,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是根据这个字形释义:“周,密也,从用口。”这个释义是错误的,从以上演变可知,“周”并不从“用”。至于“周,密也”,不过是引申义,本义是形容周原这块地方适合农耕。既然适合农耕,当然田地稠密,因此而引申为稠密、周密。至于周姓这支大姓,当然也就应该到周原这个周王朝的发祥之地去寻根问祖了。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