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左 左手拿着工具干活儿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论语》

A

B

C

D

E

F

左和右是对应字,先说左,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象形字,看上去就像左手的形状。金文字形B,上面还是左手的形状,下面添加了一个“工”字。“工”在甲骨文字形中就是工具的形状,因此金文字形的“左”字就变成了会意字,会意为左手持工具干活儿。《说文解字》:“左,手相左助也。”原来“左”就是“佐”字的初文,最初是没有“佐”这个字的,用于“辅助”“帮助干活儿”这个意思就用“左”字,后来人们又造了一个“佐”字,“左”才专指左手了。小篆字形C,结构同金文。

再说右,甲骨文字形D,跟“左”字的甲骨文字形相对,也是一个象形字,看上去就像右手的形状。其实“右”的本字就是“又”,上古的时候凡“又”字就是指右手。后来“又”字用作别的字义,人们就在“又”的下面添加了一个“口”,变成了现在我们使用的“右”。金文字形E,看得很清楚,是在右手下面添加了一个“口”,这就变成了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右,助也。”徐锴进一步解释道:“手口相助也。”原来“右”就是“佑”字的初文。最初没有“佑”这个字,用于“帮助”这个意思就用“右”字,后来人们又造了一个“佑”字,“右”才专指右手了。小篆字形F,跟金文一样。楷体字形大概为了写着顺手的缘故,“口”上面的右手却变成了左手。这就是“右”字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左、右有尊卑之分。秦汉之前古人以右为尊,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右手,从生理习惯上来说右手方便。孔颖达解释说:“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为右,不助为左。”现在也还有类似的说法,比如形容某人脾气执拗叫左性子。众所周知的“负荆请罪”的故事,起因就在于蔺相如比廉颇的功劳大,封官的时候,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非常生气,才寻隙滋事。可见官职也是以右为尊,贬官则叫“左迁”。“无出其右”这个成语是指没有人能够战胜或者超过,这里也是以右为尊。

不过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车上的位置是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座位准备接待贵宾称“虚左以待”,这是因为坐车时,赶车的人要坐在右边,右手执鞭、驾驭都方便。国君出行时,同车三人,国君坐在左边,中间是御者,右边是一位勇士。带上勇士的目的是防备不测事件发生,一旦有人行刺国君,勇士就会从右边下车,便于随时采取行动保卫国君的安全。这是由坐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春秋战国时期,楚人相对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民族来说属于南蛮之人,其方位尊卑刚好跟中原相反,“楚人尚左”,以左为尊。孔子曾经感叹道:“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在中原地区,人们衣服的前襟都要向右,只有死人的前襟向左,表示永远不需要脱衣服了,而边远地区的蛮夷民族刚好相反,是“左衽”,因此孔子感叹说:“如果没有管仲的教化,我们就要等同于蛮夷之邦了。”

需要注意的是,皇帝面南背北而坐,右手为西,左手为东,因此地理上便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比如江左即指江东,陇右即指陇西,跟今天从地图上看的方位刚好相反。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