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差强人意 |
字源 | 差强人意原来是夸赞之辞“差强人意”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勉强还能让人满意,虽然不能说是贬义词,但也绝不是褒义词。殊不知这个成语诞生的时候,却恰恰是一个褒义词! “差强人意”一词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东汉中兴名将,在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吴汉的性格强悍有力,“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吴汉时任大司马,战阵不利的时候,他还能够意气自若,一点儿不惊慌,因此光武帝刘秀才会称赞他“差强人意”。这里的“差”是甚、殊的意思,“强”是劝勉、振奋的意思,“差强人意”的意思就是非常能够劝勉、振奋人的意志。由此可见,“差强人意”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褒义词,否则刘秀也不会用这个词来赞扬他。 不过,“差强人意”一词慢慢加以演变,“差”演变为稍微、大致、比较的意思,“强”演变为勉强的意思,顺理成章地,“差强人意”的意思就演变为大致、勉强还能让人满意,演变成了一个表示勉勉强强、窝窝囊囊、不情不愿的词,离贬义词只有一步之遥。 细细玩味一下《周书·李远传》的记载,我们就能看出“差强人意”一词的演变轨迹。高仲密是权臣高欢控制的东魏的北豫州刺史,他想把北薄俊卿,明代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汉刘秀云台记》为传奇剧本,全剧两卷四十四出,演述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称帝的故事。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刘秀起兵,在邓禹、冯异、姚期、郅恽等谋臣武将辅佐下,南征北战,终于夺得天下。刘秀称帝,建云台,列功臣名将之名,计二十八将,逐一封侯,这就是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这幅是第四十四出插图,兵戈已定,江山一统,新帝即位,大封功臣。末尾群臣唱词曰:“天书飞下龙楼,云台画像封侯。书铁券,覆金瓯。安宇宙,贺千秋。”此为较有影响的明代传奇剧本。 ![]() 《新刻全像汉刘秀云台记》卷下插图,明代薄俊卿撰,明代金陵唐氏藏版。 豫州献给权臣宇文泰控制的西魏政权,但中间隔着高欢的大军,宇文泰很为难。宇文泰的手下官员李远(字万岁),献计道:“按照常理,确实难以救援高仲密,但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奇兵或许可以奏效;如果失败了,那也是兵家常事。”宇文泰喜道:“李万岁所言,差强人意。”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只能依此计而行,故曰“差强人意”,勉强还能让人满意;至于能否成功,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