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突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班固)

汉字身世小档案

“突”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一条狗,上面是“穴”。有学者认为这条犬乃是供牺牲的狗,而犬上面的“穴”是灶穴。

古人将祭祀灶神之处冒出烟气的烟囱称作“突”,又称“灶突”。

“突”引申为突出,又引申为突然。

“突”这个字很奇怪,穴下一条狗,最常用的义项“突然”跟这条狗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突,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下面是一条狗,上面是什么呢?读者朋友们立刻就会说:“当然是‘穴’啦!”事实上学者们也都是这样认为的。甲骨文字形B,上面看起来还像“穴”吗?战国时期的古玺文字形C,上面开始定型为“穴”,穴中狗的形状栩栩如生。小篆字形D,跟今天使用的“突”字一模一样。

《说文解字》:“突,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一曰滑也。”徐锴进一步解释说:“犬匿于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段玉裁据此说:“引伸为凡猝乍之称。”“猝乍”即突然之意。至于许慎所说的“滑也”,“滑”即“猾”,形容狗的狡猾欺诈,因此《广雅·释诂》解释说:“突,欺也。”

按照以上解释,这条狗似乎很喜欢恶作剧,专门藏在穴中,待人路过的时候突然窜出来吓人一跳。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过被这样的狗惊吓的经历,但是犬藏于穴就是为了吓人、欺诈人,这就说不通了。

不同于绝大多数学者的解释,白川静先生的观点极富启发性。他认为这条犬乃是供牺牲的狗,而犬上面的“穴”则是灶穴:“将牺牲之犬放于此处,祭祀灶神。灶神属于火神。”狗是中国古人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一,不仅用于祭祀宗庙的牺牲,而且还用于殉葬,包括殷墟在内的商代遗址中曾经发掘出非常多的殉葬犬。仔细观察“突”的甲骨文字形,尤其是甲骨文字形B,狗的身边有三个黑点,正是将狗埋在坑穴中的土块之形。

那么,起源极早的祭灶活动中,到底有没有使用狗作牺牲的习俗呢?《后汉书·阴识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南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解释说:“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之黄羊。阴氏世蒙其福。”阴子方祭祀灶神的黄羊原来就是黄犬。西晋学者崔豹《古今注》载:“狗一名黄羊。”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狗别名“地羊”的记载,可见汉代时仍有以黄犬祭灶的习俗。

至此,“突”的本义就呈现出来了,正如白川静先生所说:“将牺牲之犬放于此处,祭祀灶神。”灶神乃火神,灶中必有火,火气上冒,因此古人就将祭祀灶神之处冒出烟气的烟囱称作“突”,又称“灶突”。班固在《答宾戏》一文中描述“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孔子为推行自己的学说到处奔走,每到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赶往下一个地方,墨子也是一样,每到一处,做饭的烟囱还没有熏黑,就又急急赶往下一个地方。

烟囱突出于外,因此“突”引申为突出;灶中生火,烟气忽然就冒了出来,因此“突”又引申为突然。这就是“突”字的演变过程,以及为何从犬的原因。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7: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