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帝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

汉字身世小档案

“帝”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中间是三根木柴,拦腰的一长横两短竖表示将木柴捆扎起来,最上面的一横代表天。其本义“禘祭”,指在郊外燔柴祭天。

禘祭初为殷人祭天及自然神、四方之祭,其后亦禘祭先公先王。

皇帝、上帝,这是今天的人们理解的“帝”的含义。“帝”为什么可用来表示人间或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人或神呢?我们来看看“帝”这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帝,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象形字,中间是三根木柴,拦腰的一长横两短竖表示将木柴捆扎起来,最上面的一横代表天。这个字形是古人祭天的形象写照,即所谓“禘祭”,在郊外燔柴祭天。《仪礼·觐礼》中规定:“祭天,燔柴。”《尔雅·释天》中也说:“祭天曰燔柴。”郭璞解释说:“既祭,积薪烧之。”邢昺解释得更加详细:“祭天之礼,积柴以实牲体玉帛而燔之,使烟气之臭上达于天,因名祭天曰燔柴也。”按照这种说法,积柴是为了焚烧用作牺牲的动物的躯体和玉器、丝织品,烟气上达于天,以此祭天。

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认为“帝,像华蒂之形”,“华蒂”即“花蒂”。清代学者吴大澂进一步发挥道:“蒂落而成果,即草木之所由生,枝叶之所由发,生物之始。”“帝”由此引申为万物之祖。有的学者更由此进一步认为“帝”像女性生殖器之形,因此而成为万物之始。但是这些解释跟“帝”的字形差距太大。

帝,甲骨文字形B,字形更规整,最上面用两横代表天。白川静先生认为这是祭桌之形:“祭桌上摆放供神的酒食。一般的祭桌为‘示’,祭祀天帝的大型祭桌桌脚交叉,抓地稳定。摆放大型祭桌进行祭祀,谓‘帝’,亦指天神。”这个解释不符合“禘祭”的祭祀方式。

帝,甲骨文字形C,中间拦腰的捆扎之形变成了长方的口形。张舜徽先生就是根据这个字形认为中间的长方口形“像日之光芒四射状”,并引《易经》“帝出乎震”,解释说“震谓东方,帝即日也”,又说:“其后人群有统治者出,初民即拟之于日,故以帝称之。”这个解释忽略了“帝”字形中的木柴之形。

帝,金文字形D,大同小异。金文字形E,字形开始美观起来,但同时也开始变形,为小篆字形F打下了基础。

《说文解字》:“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谛”是细察之意,许慎的意思是说明察秋毫方能王天下,故以为号。这个解释当然不符合“帝”燔柴祭天的本义。

徐中舒先生说:“禘祭初为殷人祭天及自然神、四方之祭,其后亦禘祭先公先王。”据《周礼》记载,周代有小宗伯一职,职责之一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指苍帝、赤帝、炎帝、黄帝、黑帝,“兆”是“为坛之营域”,在四郊设置的祭坛。小宗伯负责设置祭坛,燔柴祭祀五帝,这正是祭祀自然神以及四方之祭的真实写照,后来才引申为商王的专用称号,并进一步成为人间帝王的称号。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