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函 把箭装进箭囊里
字源

函 把箭装进箭囊里

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孟子》

“函”字今天只用于“信函”等类似的义项,“信”是里面的书信,“函”是外面的封套,合称“信函”。想想《战国策·燕策》中那个著名的场景吧:“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逃亡的秦国将军樊於(wū)期为帮助荆轲刺秦王,自刎而死,荆轲将他的头颅“函封之”,装在匣子里封存起来,要去献给秦王。“函”为什么会当作匣子讲呢?

函,甲骨文字形,这是一个有趣的象形字,里面是一支箭,外面是箭囊,箭囊右上侧还有一个系扣,用来手持或者悬挂。甲骨文字形,箭头朝下,系扣在左侧。甲骨文字形,有人认为前两个字形中,装箭的是箭筒,从这个字形可以看出实是箭囊。这种箭囊称作“矢箙(fú)”,郑玄说:“箙,盛矢器也,以兽皮为之。”金文字形,箭矢、矢箙、系扣之形更是栩栩如生。金文字形E,系扣上甚至还有纹饰。小篆字形,一眼就可看出,这个字形乃是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的讹变,而且变形得非常厉害,以至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函,舌也。象形。”许慎虽然指出这是一个象形字,但释义完全错误。“函”的本义就是“矢箙”,盛矢器。

孟子在《公孙丑上》篇中讲了一个道理:“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常人总以为造箭的人唯恐不伤人,造铠甲的人唯恐伤人,但这只是二者的技艺不同罢了,并不是说造箭的人就比造铠甲的人不仁义。古时作战时所穿的护身铠甲最初是用兽皮做的,战士穿上铠甲,恰似箭矢装在兽皮制的矢箙之中,“函”因此引申为铠甲,“函人”即造铠甲的工匠。

张舜徽先生即据此认为“窃意此字当以函人之函为本义”。他说:“所谓函者,犹今俗所称挡箭牌也……其中从矢,乃喻此为矢之所集,所以御矢,非谓藏矢于其中也。”此说虽然新颖,但是如果本义为挡箭牌,那么对方射来的箭一定会丛集于铠甲的表面,但“函”的字形中,箭矢明明整体都装进了箭囊里,尤其是甲骨文字形C,上面还有束起箭囊的绳端之形。再者,对方射到铠甲上的箭,一定是箭头朝前,不可能箭头朝上或朝下,可是“函”的字形中,箭头却朝上或朝下,因此“函”的本义绝不是铠甲。

“函”由盛矢器引申为匣子,当然就顺理成章了;又可以由箭在囊中引申为包含、容纳。《礼记·曲礼上》篇中规定:“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非饮食之客”指客人不是来吃饭饮酒,而是来讲说讨论问题的。郑玄解释说:“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二人相对讲问,肯定有双手比比画画的肢体语言,因此席间要容留出一丈的距离,此之谓“函丈”,后来就用作对前辈学者或老师的敬称。

《鞑靼人马图》册页明代佚名绘,绢本设色,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弗利尔美术馆拥有全美最多、最精彩的中国绘画藏品,包括大量宋元明各朝代的中国古画。

此图无款,为一组明人册页中的一帧。画中,一个没戴帽子的鞑靼人牵着一匹四蹄踏雪的黑色骏马,向画外走去。似乎是狩猎归来,或扎营后的闲暇时分,要牵马去附近的河水中饮马洗浴一番。解下的雕鞍辔头、弓箭衣帽等,随意堆放在画面一角。细看,水囊、箭囊、弓箭历历在目。箭囊是兽皮制成,箭羽鲜明整齐,显得装备精良。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