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祭 |
字源 | 祭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 汉字身世小档案 ■ “祭”是一个会意字,像手拿着一块滴着鲜血的肉,会意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 ■ “祀”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像一个人跪在祭台旁,会意为在祭台前祈祷。 ■ 在古代,“祀”是祭祀天神,而“祭”是祭祀地神,不可连用。 ![]() 杜甫咏刘备和诸葛亮,有诗曰:“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祭祀是古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礼节,因此这两个字也就出现得非常早。 祭,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右边是一只手,左边是一块肉,几个点是鲜肉滴下的血迹,会意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甲骨文字形❷,大同小异。金文字形❸,右上边的手和左上边的肉更加形象,下部又添加了一个“示”字,“示”是祭台,以手持肉供在祭台上,则祭祀的意思更加显豁。小篆字形❹,结构同于金文。 《说文解字》:“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礼记》中有《祭法》《祭义》《祭统》诸篇,详细规定了祭礼的要义和方法。《祭统》开宗明义就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意思是:不是外物迫使人来祭祀,而是出于人的内心。《春秋谷梁传·成公十七年》讲解得更加清楚:“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意思是说:祭祀的目的不在于真的让神灵和祖先享受美味,当然他们也享受不了美味;祭祀的目的在于将时新的农作物收获,将自己的爱敬之心,将美味的食物进献给神灵和祖先。这段话中出现了一个“荐”字,“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牲”就是供祭祀用的全牛,没有使用全牛的祭祀叫“荐”,使用全牛的祭祀叫“祭”,这就是“祭”的字符中含有“肉”的来历,因此“祭”就泛指有酒肉的祭祀,又叫牲祭。 从字形上看,“祭”的含义很明确,但“祀”就没有这么单纯了。 祀,甲骨文字形❺,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左边是祭台,右边是人形。左民安先生解释说:“右边是跪着的一个人,表示人跪在灵石前祈祷。”他同时对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提出了质疑。《说文解字》:“祀,祭无巳也。从示,巳声。”左民安先生认为右边的“巳”本为人形,那么“巳”就不单单表声,还兼表意。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认为“巳,像子在包中形”,那么“巳”字的本义就是在胎包中成长的小儿。如此一来,“祀”这个字还可以这样解释:在祭台前为成长的小儿祈祷。徐中舒先生则解释为:祭祀时象征神主的小儿。金文字形❻,小篆字形❼,都接近甲骨文,古今没有多大的变化。 “祀”和“祭”的区别说法不一,唐代学者贾公彦注解《周礼》时说:“天神称祀,地祗称祭。”这是说“祀”是祭祀天神,而“祭”是祭祀地神。但是古人还有祀土、祀社的习俗,却是祭祀土地神了。也许在漫长的字义演变过程中,“祭”和“祀”的区别越来越不重要,最终组合为一,变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祭祀”一词了。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