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寓 |
字源 | 寓 把猕猴带进房子里取乐诸侯不臣寓公 ——《礼记》 要想弄清楚“寓”这个字的本义,必须先从“禺”字入手,因为“禺”是“寓”这个字最重要的组成字符。 “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同时也争议颇多的汉字,金文字形A,这是一个象形字,至于像的是什么东西,需要细细分说。先来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禺,母猴属,头似鬼。”有学者指责许慎将“禺”仅仅解释为母猴是错的,其实这种猴类的“禺”就是猕猴,楚人称作沐猴,“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就是讽刺楚人项羽像一只戴帽子的猕猴,看着像人,其实还是一只猴子。许慎所说的“母猴”是沐猴、猕猴的声转。 ![]() 郭璞说:“禺似猕猴而长,赤目长尾。”看来“禺”就是大猕猴。灵长类的动物类人,比如狒狒、猩猩和猴子,因此在“禺”字的金文字形A中,上半部就用鬼头来代表,甲骨文的“鬼”字,下面是一个朝左边跪着的人,头上顶着一个大大的怪异的脑袋。在古人的想象中,原始的鬼不过就是一个大头人,头大如斗,以至于压得人站不起身。《说文解字》:“人所归为鬼。”即使是类人的动物,也不能用人的头部来代表,因此就用似人的鬼头来代表。 这颗鬼头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条尾巴也是区别于人的重要特征。这个字形的下半部分,有人说是手叉住蛇,泛指动物。此说不确。应该是一种称作“三隅矛”的矛,尖端带有三个矛尖。捕捉“禺”的时候,借助三隅矛才能捉住,因此“禺”的金文字形就是一只被三隅矛捉住的大猕猴的样子。 寓,金文字形B,这只“禺”被带到了屋子里面,显然是用来取悦主人。“寓”的造字思维跟“偶”一样,“偶”是模仿“禺”的样子造成的木偶,用来取乐。如此一来,“寓”就是一个会意字,会意为使用猕猴等动物来取乐的场所,“禺”同时兼作声符。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寓”解释为“寄也”,这是引申义,由“禺”在屋子里短暂地供人取乐引申出寄居、寄住、寄托之意,比如“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寓”还有一个义项“观看”,正是由其本义而来,比如“寓赏”即为观赏,“寓视”即为注视,想想人们在屋子里面注视、观赏猕猴的各种作态,多么形象! ![]()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侯马盟书”,“寓”字在春秋晚期侯马盟书的字形为C,上面是“穴”,下面的“禺”更突出了三隅矛的样子。小篆字形D。 ![]() 大概很多人都以为“寓公”乃是近代名词,其实不然,这个称谓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礼记·郊特牲》中载:“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继世。”郑玄解释说:“寓,寄也。寄公之子,非贤者,世不足尊也。”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寄公者何也?失地之君也。或天子削地,或被诸侯所逐,皆为失地也。诸侯不臣者,不敢以寄公为臣也。”因此“寓公”是指失地后寄居他国的贵族,引申为凡是流亡寄居他国的官僚和士绅都称为“寓公”。所以,可不能将只要住在公寓里的人都叫作“寓公”啊!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