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枉为乡里举,射鹄艺浑疏(姚合)

汉字身世小档案

■ “射”是一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由弓和箭两部分组成,会意为张弓射箭。

■ “射”的本义就是射箭。

■ 乡射礼中射箭时要随着音乐的节拍,只有应和着音乐的节拍射中靶心才能算数。

■ 古时举行射礼有五种射箭法,称作“五射”,分别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射者,男子之事也。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项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射即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先秦时期,每年的春秋两季,各乡都要举办乡射礼,乡射礼之前还要先举办乡饮酒礼,为的是“明长幼之序”。乡射礼有许多具体的礼仪和规定,《礼记》专辟“射义”一节,讲解“射”的意义;《仪礼》也专辟“乡射礼”一节,讲解举行射礼时应该遵循的步骤和礼节。唐代诗人姚合有“枉为乡里举,射鹄艺浑疏”的诗句,就是描写的这种乡射礼。射鹄是箭靶子。“射”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射,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由弓和箭两部分组成,会意为张弓射箭。甲骨文字形❷,弓和箭结合得更紧凑。金文字形❸,变得更加美观,也更加形象。金文字形❹,在弓的后部添加了一只手,表示用手射箭。小篆字形❺,弓和矢(箭)的形状被误写作“身”字,以至于看不出来射箭的样子了,不过右边的手形还在,“寸”就是手的形状。

《说文解字》:“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这是许慎根据小篆字形而得出的误读,因为要解释小篆字形中的“身”字,所以才说“弓弩发于身”,其实“射”的本义就是射箭,跟身体没有任何关系。

乡射礼的程序很繁复,此处不赘述,有趣的是射箭时还要随着音乐的节拍,只有应和着音乐的节拍射中靶心才能算数。《礼记·射义》中还有对比赛失败者的要求:“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失败者不能怨恨胜利者,要“反求诸己”,反省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是不是己身不正的缘故。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跟别人争的。如果说君子一定有可跟别人争的事情,那就是举行射箭比赛的时候。射箭比赛之前相互揖让,然后登堂比赛,比赛完了相互揖让然后下堂,胜利者要揖让失败者饮酒,射箭比赛这种争也是君子之争。”

古时举行射礼有五种射箭法,称作“五射”。章炳麟先生曾经慨叹过今人已经不明白“五射”的精髓了。五射之法的名称都很好听,依次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根据历代学者的注疏,简单介绍于下:白矢,指箭射穿靶子而露出箭镞;参连,指每射共四箭,先放一箭,后三箭连续发出;剡(yǎn)是锐利的意思,剡注,指射出去的箭箭羽高而箭头低,需要射手拉满弓弦,全力射出;襄尺,指君臣共射时,按照礼节,臣不能和君并立,要避让君一尺之地,“襄”通“让”;井仪,指每射共四箭,四箭连射,射中箭靶后要呈“井”字的形状,这样射中的面积大,杀伤力也大。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