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汉字身世小档案

■ “舞”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两手执牛尾而舞的样子。

■ 古人非常重视舞蹈,在周代,跳舞是幼童时期必学的功课,由乐师专门教授。

■ 舞蹈时身体必须活动起来,因此“舞”又引申出玩弄的意思,例如“舞弊”一词。

古人把音乐和舞蹈都跟德行联系起来。《礼记·乐记》载:“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意思是:使民众辛劳,那么参与舞蹈的人就少;使民众安逸,那么参与舞蹈的人就多。因此,看天子和诸侯组织的舞蹈,就能够从中看出天子和诸侯的德行。

“無”和“舞”本为一字,“無”是“舞”的初文。舞,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两手执牛尾而舞。也有学者认为像一个人衣袖上佩有穗状饰物,舒展衣袖翩翩起舞。甲骨文字形❷,头部之人的样子更形象,牛尾也更加美观。金文字形❸,下面添加了两只脚,跳舞的时候当然要移动脚步。金文字形❹,变得复杂起来,上面保持了原始的甲骨文字形,下面添加了左边的“彳(chì)”和右边的“止(趾)”,“彳”和“止”都是行走的意思。小篆字形❺,下面简化成了两只脚,字形变得更加美观了。

《说文解字》:“舞,乐也,用足相背。”“用足相背”是解释小篆字形下面的两只相背的脚,到了小篆字形,“舞”从象形字变成了形声字,下面的两足相背表意,指舞蹈时脚步的移动。李白有诗:“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是“舞”非常形象的写照。

周代有乐师的官职,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小舞是指教给年幼的儿童舞蹈,舞蹈从娃娃抓起,可见古人对舞蹈的重视。《周礼》又说:“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这六种舞蹈被称作六舞。帗舞,帗(bō)是五色帛装饰的舞具,舞者执帗而舞,用来祭祀社稷;羽舞是执五彩的穗状羽毛而舞,用来祭祀四方;皇舞是舞者的衣帽上都饰以羽毛,手持五彩的羽毛,色如凤凰,用来求雨;旄舞是执牦牛尾而舞;干舞,干是盾牌,执盾牌而舞,是用兵之舞;人舞是不拿任何舞具,仅靠手而舞。

执兵器和盾牌的舞又称武舞,执羽毛的舞又称文舞。“为国家者,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经过禅让等和平程序取得天下的,舞蹈时要先文舞;经过征战等战争程序取得天下的,舞蹈时要先武舞,次序不能错。文舞和武舞又合称万舞:“以干羽为万舞,用之宗庙山川。”干舞就是武舞,羽舞就是文舞。

《论语》中有名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舞雩(yú)是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祭祀的台子叫舞雩台,因此曾点的志向就是:暮春时节,春日穿的衣服已经做好穿上,跟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到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乘凉,然后唱着歌归来。这同样也是孔子的志向,因此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我赞成曾点啊!

舞蹈时身体必须动作起来,因此“舞”引申出玩弄的意思。《史记·张汤列传》:“舞智以御人。”玩弄权术来驾驭别人。还有“舞弊”一词,作弊的时候手舞足蹈,真是太形象的讽刺!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