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襄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诗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襄”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意为解衣而耕。

“襄”引申为襄助,又引申为完成、成就,又引申为反复。

“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汉字,甚至可以称得上“最有趣”的汉字之首。这个字被中国的先民们造得复杂无比,但同时又精确地反映了先民日常生活的习俗及其细节。

襄,金文字形A,这是学者们公认的“襄”字,毫无疑问是一个复杂的会意字。这个字形的外面包了一层“衣”,里面的字符都代表什么东西,很费人思量。我们先来看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根据小篆字形F所做出的释义:“汉令:解衣耕谓之襄。”段玉裁注解说:“此襄字所以从‘衣’之本义,惟见于汉令也。”许慎的意思是说,根据汉朝的律令,“襄”就是解衣而耕。

什么叫“解衣耕”?字面意思就是脱掉衣服耕作。明清大儒王夫之就是这样理解的,在《说文广义》一书中,他说:“解衣耕谓之襄,劳之甚也。《书》曰:‘思曰赞赞襄哉!’劝其勤也。故相承为勤劳成事之辞。谥法:‘辟土有德曰襄。’言如农之冒暑释衣,以务垦土也。”王夫之的意思很明白,所谓“解衣耕”,就是指农民冒着酷暑,脱掉衣服,以方便耕作。这个解释非常奇怪,脱掉衣服耕作有必要小题大做地专门列入“汉令”吗?脱掉衣服耕作又为什么称作“襄”呢?

其实,王夫之的解释属于望文生义。已故训诂学大师陆宗达先生在《训诂简论》一书中则如此解释:“‘解衣耕’是一种种植农作物的方法。‘衣’指地的表皮,并非衣裳之衣……在天气干旱时,把又干又硬的土皮扒开,然后用表层下湿润的土播种撒籽,再用表层的土覆盖上去,以待其发芽成长,古代管这种播种方法叫‘襄’,其作用是保持墒情。”

按照陆宗达先生的解释,那么金文字形A中外面那层“衣”指地的表皮,表皮的“衣”里面,上部的小圆圈代表种子,种子下面是挖开后敞口的土坑,右下角是一只手,左下角是挖出的表层又干又硬的“土”。整个字形就是这样会意的,这就叫“解衣耕”。

襄,金文字形B,请注意这个字形中没有外层的“衣”,最上面的种子用“田”来替代,表示是在田中耕作。右下角还是那只手,不过添加了一个工具,表示手持农具播种。金文字形C,同样没有外层的“衣”,上面的种子已经发芽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古文字形D,与前面三个字形差别甚大,两只手在上面,持着一根杵状的农具在挖坑,左右的四撇是挖出的土的形状,最下面还添加了一只脚。三国时期所立的《三体石经》字形E,与古文字形大同小异,略有变形。小篆字形F,“衣”里面的各个字符完全失去了本来的样子,以至于许慎认为这是声符。

不过,王连成先生在《从郭店简〈成之闻之〉和〈语丛四〉的‘譲’和‘壤’字看汉字源流和演化》一文中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只有金文字形A有外层的“衣”,因而“对其他不含有‘衣’的字形无效”,因此他认为“此字字形所表达的字义(本义)当为制作陶器”,金文字形AB“两字中上部的圆环为象形字素,表示正在制作的陶坯”,古文字形D《三体石经》字形E“中的喷射形笔画表示做陶坯时转盘上(无转盘时双手作环形运动)有泥水甩出”。甚为有趣,可备一说。

播种时需要众人合力,共同耕作,因此“襄”引申为襄助;播种是过程,完成则是结果,因此“襄”又引申为完成、成就;播种是一个反复不断的动作,因此“襄”又引申为反复,比如《诗经·大东》中的诗句“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这是形容织女星在白昼移动了七次位置,当然是反复之意。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