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白居易)

汉字身世小档案

■ “达”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行不相遇也”。在路上行走而不能互相遇见,可见道路因宽阔而通达,能够供人顺畅地前行。

■ “达”是通达的意思,可以引申为道路、通晓事理、荐举、显达等意。

■ 古人对道路的区分非常细致,《尔雅·释宫》中有详细的对道路的命名,这些命名就是以“达”为单位,指畅通的道路。

“达”这个字的造字思维非常有意思,甲骨文字形❶,左边是“彳”,行走,右边是人和脚,会意为人在路上行走。金文字形❷,脚移到了“彳”的下面,右边上面是人形的“大”,下面是一只羊,会意为人赶着羊在路上顺畅地前行,或者人像羊一样轻捷地在路上行走。金文字形❸,脚移到羊的下面。小篆字形❹,字形规范化了。楷书繁体字形❺,直接从小篆字形演变而来。

《说文解字》:“达,行不相遇也。”在路上行走而不能互相遇见,可见道路因宽阔而通达,能够供人顺畅地前行。许慎认为这是一个形声字,是从小篆字形得出的,但是从金文字形来看,会意字更为合理。《字林》的解释更有意思:“达,足滑也。”走路就像双脚油滑一样快,可以想象一下小羊在路上轻捷蹦跳的样子。

“达”既然是通达的意思,那么就可以引申为道路。古人对道路的区分非常详细,《尔雅·释宫》中有详细的对道路的命名,这些命名就是以“达”为单位,指畅通的道路。“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一达”即一条道路,故作为道路的总称;

“二达”叫“歧旁”,歧道旁出,即双岔路;

“三达”是指三面相通的道路,因为旁出的歧路更多,故曰“剧旁”;

“四达”叫“衢”(qú),通往四方的道路;

“五达”叫“康”,指通达五方的大路;

“六达”叫“庄”,指通达六方的大路;

“七达”叫“剧骖”,三条道路交会,旁出一条歧路,故称“剧骖”,指通达七方的大路;

“八达”叫“崇期”,“崇”通“充”,充满,“期”的本义是约会,会合,“崇期”指通达八方的大路,因为道路多又四处通达,人充满其上就像在上面会合一样,故称“崇期”;

“九达”叫“逵”,指通达九方的道路,只是今天已经不知道如何算是通达九方了。

白居易有诗:“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通达”即畅通的道路,这句诗最符合“达”字的本义。也因此而有“四通八达”“六通四达”等种种成语。同时,其中的“五达”和“六达”又组合成“康庄大道”这个成语,统一形容四通八达的道路。白居易《和松树》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路旁的槐树相夹的就是“康庄大道”。

“达”的一切引申义,比如通晓事理,比如荐举,比如当作“把意思表达出来”讲的“词不达意”,比如显达,都是从本义引申而来。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8: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