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京 |
字源 | 京殷士肤敏,祼将于京(《诗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 “京”的本义就是很高的土堆,从“绝高”引申出“大”的义项。 ■ 天子所居,当然是天下最大之城,因此而把一国的首都称作京师、京城、京都。 ■ “京”还引申为数目字使用。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 ■ 古代战争中有一个惯例,战胜者为了炫耀,把敌人的尸体收集起来,筑成一座高高的坟堆,这种坟堆称作“京观”。 ![]() “京”在现代汉语里的义项,就是指京城、京都,除此之外再无他义。那么,“京”为什么会具备这个义项呢?我们从这个字的演变看起吧。 京,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堆得高高的一个土堆,上面加了一个顶,这个顶可以视作瞭望塔,有人在上面守卫,用以远望敌情。也有学者认为像一个拱形的城门。徐中舒先生则认为“象人为穴居形”,下面是垒起的土堆,中间是阶梯,上面是屋顶,下面的一竖是支撑的立木。甲骨文字形❷,下面土堆的模样更加形象。金文字形❸,顶下面添加了两横,像是窗户。金文字形❹,更像一个高高耸起的瞭望塔。小篆字形❺,下面土堆的样子看不出来了,但顶还在。楷体字形的下面变成了“小”字,跟土堆毫无关系了。 《说文解字》:“京,人所为绝高丘也。”使用人力建起来的绝高之丘。《尔雅》:“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这是说不是用人力所建,而是自然所为。《广雅》:“四起曰京。”这是说四面耸立起来的土堆叫“京”。综上所述,“京”的本义就是很高的土堆,从绝高引申出“大”的义项。扬雄《方言》:“京,大也。燕之北鄙,齐楚之郊,或曰京。”《公羊传》解释“京师”一词为:“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这就是“京师”一词的来历。同样,“京城”一词的本义也就是大城,“京都”也就是大都。天子所居,当然是天下最大之城,因此而把一国的首都称作京师、京城、京都。 《诗经·文王》中有这样的诗句:“殷士肤敏,祼将于京。”“殷士”指殷商的臣属;“肤敏”的意思是优美敏捷;“祼”(guàn)可不是裸体的“裸”字,古代凡是“示”字旁的字都跟祭祀有关,祼是一种祭礼,以酒灌地请神叫“祼”,举行祼的祭礼叫“祼将”。这句诗的意思是:周代商之后,殷商诸士都很勤勉,在周的京城里协助举行祼将的祭礼。周的京城叫镐京。 “京”还引申为数目字使用。“千”以前的数目字很小,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千”以后的数目字,古时候怎么表示呢?依次而为万、亿、兆、京、垓。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因此“京垓”一词就指亿万年的悠长岁月。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京师所在地称作“京兆”,“兆”和“京”都是巨大的数字,极其夸张地形容京师地广人多。管辖京兆(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顺理成章地称作“京兆尹”。 古代战争中有一个惯例,战胜者为了炫耀,把敌人的尸体收集起来,筑成一座高高的坟堆,这种坟堆称作“京观”。春秋时期,晋、楚著名的邲(bì)之战中,楚将潘党劝楚王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杜预解释道:“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观”(guàn)的形制和“阙”相同,都是指高台上的瞭望塔。建立一座高高的京观,对敌人士气的羞辱和打击可想而知,对己方士气的激励也可想而知。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