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以貌取人 |
字源 | 以貌取人这事儿竟然是孔夫子干的!“以貌取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因为见到一个人,首先看到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相貌漂亮或者英俊,当然悦人眼目;相貌丑陋或者凶恶,当然让人的眼睛不舒服。“以貌”乃是人之常情,不过,如果仅仅“以貌”,而忽视了对方的才能或者内在的修养,那可就大大的不该了。故此,“取人”的时候万万不可“以貌”。 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以貌取人”的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咱们的至圣先师孔子老先生。孔子可是圣人哪,难道也会犯常人一样的错误?当然,在没有被神化之前,这位老爷子也是一位凡人,而且非常有人情味。他有一位学生,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是鲁国武城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形容他“状貌甚恶”,长得非常丑陋,最初拜孔子为师的时候,孔子看到他这副长相不像是能成大器的模样,心里很不乐意收他为弟子,就以才能微薄的名义拒绝了他。澹台灭明受到这番冷遇,毅然退出孔子弟子的行列,发奋求学,严谨修行。 后来,澹台灭明游历楚国各地后来到吴国,开办学校,聚徒讲学,从学弟子多达三百人。他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仍尊孔子为宗师,传授孔子的学说,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形成了南方一个有影响的儒学学派,澹台灭明本人也因而贤名远扬于各诸侯国。 孔子听到澹台灭明的名声后,叹息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宰予也是孔子的学生,是弟子中唯一一个敢于正面对老师学说提出异议的人。比如他曾公开批评孔子倡导的“三年之丧”,认为为父母守丧三年时间太长,天下早就礼崩乐坏了,搞得孔子很不高兴。有一次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看见后就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因此孔子叹息以言取人,则不能重视宰予的优点;以貌取人,则看不到子羽的才能。 这就是“以貌取人”的原始出处。圣明如孔子尚且还犯下“以貌取人”的错误,普通人更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 《孔子弟子像》卷局部,传唐代阎立本绘,绢本设色,首都博物馆藏。 此《孔子弟子像》长卷流落海外数十年后辗转回国,曾藏于清宫内府,画题数变,后考订为“孔子弟子像图”,研究者认为应是宋代摹本。长卷上人物存五十九人,身份并未标明,从体貌对照,全卷之第三人为孔子,此后人物形态、顺序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无款《七十二贤像》卷相仿。 此画卷设色素淡沉着,人物皆宽袍广袖,头大身短,剑眉凤眼,衣纹流畅,略带古拙,有六朝遗意。与宋代无款《七十二贤像》卷对照,推测各人物身份,这一部分图中四贤从右向左依次为:李次、子张、子舆、子羽(即澹台灭明)。画中子羽衣饰体貌与其他弟子相似,裹头巾,高鼻,凤目,侧面而立,除须眉较他人张扬,动作略显粗豪外,完全看不出哪里“状貌甚恶”,想必是画家出于对七十二贤的尊重加以美化了吧。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