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井 |
字源 | 井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王维) 汉字身世小档案 ■ “井”字几千年来都没有任何变化,活脱脱一口水井的样子。 ■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制度,以方圆九百亩为一个单位,划为九区,形状就如同一个“井”字,八家共一“井”。“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背井离乡”等词中的“井”都是指的井田制的“井”,而不是水井。 ■ 关于“市井”来历的说法有很多。无论哪种说法,“市井”这个词也仅限于城市内部的称谓。 ■ 井田制的“井”划分得非常规整,因此还被引申为“条理”“法度”的意思。 ![]() “井”字几千年来都没有任何变化,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象形字,活脱脱一口水井的样子。金文字形❷,从上往下的俯视图。金文字形❸,井里面添加了一点,表示井里有水。徐中舒先生认为这一点代表汲水之器,以区别于捕猎所用的陷阱之“阱”。小篆字形❹,一脉相承。楷体字形返回到了最初的甲骨文字形。 《说文解字》:“井,八家一井,象构韩形。罋之象也。古者伯益初作井。”“韩”是井上的木栏,“罋”(wèng)是汲水之器。孔颖达解释道:“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 许慎所说的“八家一井”,来源于井田制。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制度,以方圆九百亩为一个单位,划为九区,形状就如同一个“井”字,八家共一“井”,最中间是八十亩公田,八家各一百亩私田,剩下的二十亩,各家占二亩半用来盖房子居住。按照规定,八家要共同供养公田,只有把公田里的活儿先干完了才能干私田里的活儿。有很多带“井”字的成语都跟井田制有关,比如“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背井离乡”等,其中的“井”都是指井田制的“井”,而不是水井。王维有诗:“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其中“市井”一词,是指人们的交换发生在井田的范畴之内。 这是“市井”称谓的第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说井是帝舜时期的大臣伯益发明的,“市”是市场。根据各种古籍记载,上古神农氏发明了市场:“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在远古时期,“井”和“市”都是非常重要的发明,有了“井”吃水才会方便,有了“市”才可以交换货物,因此很快地“市”和“井”就成了城市里最重要的标记物。这就产生了“市井”词源的另一种说法:“因井为市。”井是人们打水时候的相聚之处,人们利用相聚的机会进行交换,发展为“市”,故称“市井”。 最好玩的说法出自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及自严饰,乃到市也。” 这几种说法历代都有许多争论,尤其是第二种说法,反对的声音更大。比如根据《国语·齐语》的记载,管仲对“四民”的安排是:士和工、商都住在“国”中,即城市里;农民住在城市外的田野。《仪礼·士相见礼》规定:凡是对国君说话,在城市里有住房的要自称“市井之臣”,住在城市以外的田野的要自称“草茅之臣”。《孟子·万章下》也说:“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可见,“市井”仅限于城市内部的称谓。《史记·律书》声称汉文帝时天下太平,“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所指“市井”指的当然就是城市中的市场了。 井田制的“井”划分得非常规整,因此“井”引申为“条理”“法度”,荀子说“井井兮其有理也”,就是这个意思。有趣的是,井上的栏杆也叫作“牀”(“床”是“牀”的俗字),《乐府诗集·淮南王》:“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绠汲寒浆。”“素绠(gěng)”是汲水桶上的绳索。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