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稳操胜券 |
字源 | 稳操胜券“操”的原来是左“券”很多汉语词汇都经不起认真一问,比如在“稳操胜券”这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中,到底什么是“券”?什么又是“胜券”?只怕没人能答得上来。 其实,“稳操胜券”更准确的写法应该是“稳操左券”。《说文解字》:“券,契也……券别之书,以刀判契其旁,故曰契券。”“券”的本义是用于买卖或表明债务关系的契据,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通常用竹片或木片制成,书写后用刀剖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为凭证。左半称“左券”,由债权人收执;右半称“右券”,由债务人收执。债权人到了规定期限就可以手执“左券”前往索取债务,因此“左券”称得上“胜券”,胜券在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左券”也称“左契”。老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意思是说:圣人虽然手持“左契”,却从来不催促人还债,因此有德之人就像掌管契约的圣人一样宽宏大量,无德之人就像掌管收税的人一样斤斤计较。由此也可见债权人持“左券”或“左契”实乃“稳操胜券”。 不过也有例外。《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苏秦游说田轸后说:“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意思是田轸有恩于秦韩两国,如同持左券,可以稳操胜券地教训两国。这是“执左券”。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这是说虞卿掌握着办事成功和不成功的两头主动权。如果事情成功了,就会像债主一样“操右券”来责难平原君;如果事情不成功,又要拿着为平原君争功求封的虚名来让平原君感激他。“胜券”通常指“左券”,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指“右券”,应该视乎契券的具体内容而定。 陆游有一首题为《禽言》的诗,其中吟咏道:“人生为农最可愿,得饱正如持左券。”“持左券”引申为最有把握之意,即如今常用的成语“稳操胜券”。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插图,明末凌濛初编撰,明崇祯五年(一六三二)尚友堂刊本。 《二刻拍案惊奇》是著名的“三言二拍”之一,是凌濛初在“三言”的直接影响下写成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每卷写一个独立的故事。卷十六的回目是“迟取券毛烈赖原钱,失还魂牙僧索剩命”,故事源出洪迈《夷坚志》。讲的是陈祈为与兄弟争占家财,暗中将田地低价典给毛烈。后来,陈祈父母去世,弟兄四人析得家产各一。陈祈拿了银子找毛烈赎田,不料毛烈将银吞掉,又白赖契券,占得田地。他买通官府,陈祈手中无券,投诉无门,反被屈打。陈祈只得向阴间诉冤。在阴府,由业镜照射,判明了是非曲直。毛烈被判死刑,陈祈还阳归生,讨回原契券,后向弟兄们交还了多占的家产。 两幅插图,一幅描绘阴间断狱场景,一幅描绘阳间毛烈妻子和儿子被鬼魂索债的情景。故事将阳间的昏浊和阴府的清明对比,揭露阳间的罪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风气的堕落。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