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乐 放在木架上,用丝线装饰的乐器 |
字源 | 乐 放在木架上,用丝线装饰的乐器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孟子》 ![]() ❶ ![]() ❷ ![]() ❸ ![]() ❹ ![]() ❺ 孟子问齐宣王的这句话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头两个“乐乐”读作“yuè lè”,最后一个“乐”读作“lè”。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种更快乐?这句问话牵涉了“乐”字的两种读音。 除了楷书简体字“乐”之外,“樂”的任何一种字形都是非常美丽的样子。甲骨文字形❶,关于这个字形,诸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虽然大家都同意这是一个象形字,但是具体像的是什么东西的形状,则说法不一。罗振玉认为“从丝附木上,琴瑟之象也”,是一把琴的样子。金文字形❷和❸,中间增加了一个“白”字形状的东西,罗振玉认为是“调弦之器”,弹奏琴弦的拨子。小篆字形❹,许慎认为“像鼓鼙”,鼓是大鼓,鼙(pí)是小鼓。我国古代的乐器有许许多多,为什么偏偏要用“鼓鼙”来代表“乐”呢?段玉裁解释道:“鼓者春分之音,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是其意也。”古人认为鼓声是模仿春分时节的雷声,雷声激荡,先王因此制作音乐以推崇德行。“樂”下半部分的“木”,许慎认为是放置鼓的架子。楷书繁体字形❺,同于以上字形。简化后的简体字,光从字形来看,完全不知所云。 关于“樂”字的字形,白川静先生认为这个字像带手柄的摇铃的形状,中间的“白”字是铃铛,左右的“幺”是丝线编制的穗状饰物,这个摇铃的功能是歌舞时摇动铃铛,愉悦神灵,或者女巫摇动铃铛,以驱除病魔。 《说文解字》:“乐,五声八音之总名。”“五声”即宫、商、角(jué)、徵(zhǐ)、羽,“八音”指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制成的乐器发出的乐音。不过许慎的解释不太准确,“五声八音之总名”显然是“乐”的引申义,本义应该是乐器,不管是鼓鼙还是琴瑟,还是铃铛,据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所示,它毫无疑问是一种乐器。 制乐的始祖,据说是黄帝时的乐官伶伦,《吕氏春秋》:“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这是关于伶伦作乐的最早记载。其后历代皆有乐官。古人为音乐赋予了许多道德含义,即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比如《周礼》规定有六种“乐德”:“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zhī)、庸、孝、友。”郑玄解释道:“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 音乐悦耳,人听着音乐会感觉快乐,因此引申出快乐、喜悦等意思。当作“喜欢”讲时,“乐”应该读作“y3o”,这就是“乐”字的第三种读音。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