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

汉字身世小档案

■ 从甲骨文字形即可看出,“乘”的本义是登、升,人登到树上。

■ 马奔跑的时候会加速,因此引申出乘势的意思;驾驭马匹是借助马匹的速度,因此又引申出利用、依仗、趁机的意思。当作为这些义项的时候,“乘”的读音是“chéng”。

■ “万乘”即一万辆车,指代天子;“千乘”即一千辆车,这是诸侯之制;“百乘”即一百辆车,这是大夫之制。

“乘”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汉字,有两个读音。我们先来看字形的演变。

乘,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下面是枝杈伸展的“木”,上面是一个人,人爬到树上去干吗呢?甲骨文字形❷,上面的人好像引颈眺望的模样,大概是在瞭望并侦察敌情。金文字形❸,树木和人的样子更加舒展。金文字形❹,人多了两只脚,意为手脚并用,艰难地爬到了树上。小篆字形❺,下面的“木”还是老样子,但人的样子不太像了,倒是突出了两只脚。楷体字形的上下结构讹变成了“禾”,人的两只脚则讹变成了中间的“北”。

《说文解字》:“乘,覆也。”意思是跑到上面。段玉裁解释说:“加其上曰乘。”这个说法不太准确,从字形即可看出,“乘”的本义是登、升,人登到树上。甲骨文卜辞中有名为“望乘”的人名或部落名,属于商王的部队,应该就是侦察敌情的先头部队。

《诗经·七月》中有“亟其乘屋”的诗句,意思是赶紧登上屋顶去修理房屋。因为人骑马也要登上马背,因此而引申为骑、坐和驾驭之意,比如乘车、乘船,比如《论语》中有这样的话:“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公孙赤到齐国去,驾驭着肥马拉的车子,穿着轻暖的皮衣。此处的“乘肥马”不是指骑马,而是指驾驭马车。战国以前车马相连,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

马奔跑的时候会加速,因此引申出“乘势”的意思;驾驭马匹是借助马匹的速度,因此又引申出利用、依仗、趁机的意思。当作为这些义项的时候,“乘”的读音是“chéng”。

古代狩猎或者作战的车子,以四匹马拉最为常见,“乘”的引申义是“覆”,覆在上面,驾车时要把车轭套在马的脖子上,因此这也叫“乘”,而一车用四匹马拉,因此四匹马拉的车子就叫作“一乘”。所谓“万乘”即一万辆车,这是天子之制,因此也用“万乘”来指代天子;“千乘”即一千辆车,这是诸侯之制;“百乘”即一百辆车,这是大夫之制。《诗经》中就有许多吟咏车马的诗,常常出现“四牡”(四匹公马)、“乘马”(四匹马)、“乘黄”(四匹黄色马)等词句,日常口语中也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说法,“驷马”即指四匹马拉的车子。从这里又把“乘”引申为量词,以四为乘,比如“乘壶”就是四个壶,“乘矢”就是四支箭,诸如此类。

《左传》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秦军准备偷袭郑国,半路被自称郑国使臣的弦高拦住,弦高其实是个商人,听说秦军欲攻打自己的国家,冒充使臣,“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乘韦”是四张熟牛皮,先献上四张熟牛皮,然后再献上十二头牛,犒劳秦师。为什么说“以乘韦先牛十二”呢?这是因为献人礼物,一定要先轻后重,先薄礼后重礼。秦军以为郑国早有准备,收下礼物后只好撤军。

当作这个义项的时候,“乘”的读音是“shèng”。

孟子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晋国的史书叫《乘》,楚国的史书叫《杌》,鲁国的史书叫《春秋》。

《春秋》容易解释,记载一年四季的事情。

《梼杌》最难解释,过去的说法是“杌”(táo wú)是凶兽之名,楚国用它作为史书的书名,是为了惩罚历史上的恶人;还有学者说杌能够预知未来,有人想要捕捉它,它事先就能够知道,因此用作书名,表示往知来的意思;也有学者说“”是木质坚硬的树,“杌”是砍断这种树后剩余的木桩子,木桩子的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因此用来代表历史,并用作书名。

晋国的史书叫《乘》,宋代学者孙爽解释道:“以其所载以田赋乘马之事,故以因名为乘也。”田赋乘马之事,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事,故以《乘》为名,后来“史乘”就成为史书的泛称,即由此而来。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9: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