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奔 |
字源 | 奔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巫臣) 汉字身世小档案 ■ “奔”是一个会意字,本义就是快跑。金文字形上面是一个甩动胳膊的人,下面是三只脚。三只脚并不表示这个人长了三只脚,而是表示他跑得很快,脚步移动的幅度看起来就像很多只脚一样。 ■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意思是这时候男女相会,不必准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婚姻过程中的礼节,因此由“奔”引申出嫁娶而礼不备的意思。 ■ “奔命”一词本来指奉命奔走,因此“疲于奔命”这个成语的意思原指因受命到处奔走而筋疲力尽,后来泛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劳。这个成语最早写作“罢于奔命”,出自《左传》。 ![]() 奔跑的“奔”,金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甩动胳膊的人,下面是三只脚。三只脚并不表示这个人长了三只脚,而是表示他跑得很快,脚步移动的幅度看起来就像很多只脚一样。金文字形❷,这个人的胳膊伸展得更开了。金文字形❸,在这个人的左边又添加了一个“彳”,也是表示在路上行走的意思,但纯属画蛇添足,都有三只脚了还不够?估计是造出这个字形的人还想要跑得更快一些,因而表达自己的急切心情。小篆字形❹,虽然没有金文字形形象,但还是能够看出来奔跑的样子,不过下面的三只脚变形得很严重,竟然伪变成了三棵草!这就直接讹变出了楷体字形的“奔”,下面的“卉”就是三棵草的形状,本来是人用脚奔跑,却变成了人在草地上奔跑,真是有趣! 《说文解字》:“奔,走也。”《尔雅》中列举了走和跑的各种用字区别:“室中谓之时(待),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在大路上才能跑得起来,因此“奔”的本义就是快跑,引申为“凡赴急曰奔,凡出亡曰奔”,赶赴急事和逃亡都要跑得飞快。 有趣的是“私奔”一词,指女子没有经过正式的结婚礼节,而私自去与男人结合。当作这个义项使用的“奔”字实在太形象了!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挑动了文君的芳心之后,“文君夜亡奔相如”,不光逃到司马相如身边,还要在夜里逃跑,此之谓“奔”也!周代有媒氏这一官职,掌管男女婚姻,“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意思是这时候男女相会,不必准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婚姻过程中的礼节,因此由“奔”引申出嫁娶而礼不备的意思。 “奔命”一词本来指奉命奔走,因此“疲于奔命”这个成语的意思原指因受命到处奔走而筋疲力尽,后来泛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劳。这个成语最早写作“罢于奔命”,“罢”和“疲”是通假字,出自《左传·成公七年》。 春秋时期最美丽的女人夏姬被楚国掳走后,楚国大臣子反想纳她为妾,但是被另一位同样觊觎夏姬美色的大臣巫臣设计阻止了。后来巫臣带着夏姬投奔晋国,子反大怒,请求楚共王用重金厚赂晋臣,阻断巫臣的仕途。楚共王是个明白人,说了这样一篇大道理:“巫臣为先君尽忠多年,现在虽然因为一己之私犯下大错,但也属人之常情。况且如果他的才能确实能有利于晋国,那即使重金厚赂也没有什么用啊!” 子反焉能咽下这口恶气,遂联合同样与巫臣有隙的子重,灭了巫臣留在楚国的族人。巫臣大怒,从晋国寄了一封信给二人,立下重誓:“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于是巫臣带着晋国军队到达楚国的盟国吴国,教吴国射术和战阵,自此吴国才开始四处征伐,首先伐的就是楚国;而子重、子反“一岁七奔命”,累都累死了,果然应验了巫臣“疲于奔命”的重誓。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