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室 一支箭射中内室的地面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

有一个人们常用的成语“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先登堂然后才能入室,“堂”和“室”的前后方位一目了然。

室,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屋顶,中间是一支箭头朝下的箭矢,最下面的一横表示地面。整个字形会意为从外面射来的箭,到了内室的地面就停止了。甲骨文字形B,箭的尖头更是栩栩如生。金文字形C,大同小异。金文字形D,射来了两支箭。金文字形E,地面变成了上下的两横。小篆字形F,自古以来都没有任何变化。

《说文解字》:“室,实也。”什么叫“实”?段玉裁进一步解释说:“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引申之,则凡所居皆曰室。《释宫》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是也。”

古人的居处分为三个部分:堂,室,房。最前面是堂,主要功能是祭祀祖先,不能住人。人们常说的几世同堂,指的就是整个家族共同在“堂”上祭祀祖先。堂的后面是室,是住人的地方。室的两侧是房,就是我们常说的东厢房、西厢房。整栋建筑必须建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之上,所以必定要有台阶,要进入“堂”必定要“升阶”,一级一级台阶登上去,所以只能“登堂”才能“入室”。孔子曾评价学生子路(名叫仲由)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是形容子路的学问虽然登上了正堂,但是还没有进入堂后面的内室。

那么“室”的字形中为什么用箭矢落地来会意呢?这是因为箭矢是古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什,射是六艺之一,射礼又是六礼之一,因此古人就随手使用身边常见的物什来造字,即《易经》所谓“近取诸身”。《说文解字》:“至,所止也。”用箭矢落地来会意所止。段玉裁说:“室屋者,人所至而止也。”这就是用箭矢落地来会意的由来。

白川静先生则另有有趣的解释,他说:“建造重要的建筑物时,先要射箭以选定建筑地点。箭到达的地点被选为建筑地。”“在此处建筑祭祀祖先的祖庙。‘室’原指祖庙的屋室。”白川静先生的观点有一个有力的文献支持,那就是夏代的宗庙称作“世室”。所谓“世室”,意为“世世不毁”的宗庙。

《礼记·曲礼上》载:“三十曰壮,有室。”三十岁的男子称“壮”,“有室”即有妻子。《诗经·桃夭》篇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诗句,这是形容女子出嫁,来到夫家后,妻子要居住在“室”里,因此嫡妻称“正室”;而后娶的妾则要居住在正室两侧的厢房,故称“偏房”。

更加有趣的是,“室”是人一生所居,引申为人死后的永久居住地也称“室”。《诗经·葛生》是妻子祭奠亡夫的诗篇,在诗篇的最后,妻子吟咏道:“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表达了死后要和丈夫同穴的愿望。这里的“室”就是指亡夫的墓穴。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