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gāng岡)古郎切

說文:“亢,人頸也。从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从亢。,亢或从頁。”
 【釋形】
 亢,甲骨文,金文形亦同。象一正面人的兩大腿間,繫一帶之形。猶神廟之尊像(亦神像)。古人為其先人、先祖立廟塑像,像為蹲踞之狀,戴頭飾、穿袍衣,蹬靴鞋,腰圍裙帶,下垂於身前的兩大腿間。因其為蹲踞之像,兩小腿立而蹲踞,腰圍覆於前,蓋於“裳”前,直觀乍看,猶似兩大腿襠間相連。而“褘”文獻載義為佩於前身可以蔽膝。其當含飾之胸前下垂於腰“裳”(裙子),覆蓋于“裳”前至“襠”間。亢字甲、金文以形表意,从大卽為人,从“一”斜畫,以示指“褘”,其下垂恰在“襠”間處表示。
 而此“亢”字,並不當指神尊著裝之飾,而是指官飾著裝,形相似實有別而已。不過今之神像之塑,亦是追古之君、王之著裝之飾,文獻當有例。字从大,表示之。大,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周易·乾卦:“大哉乾元。”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陰陽者,气之大。”鬼神,陽鬼為神,陰魂為鬼。气之伸者神,屈者為鬼。古人出于此,而塑先人之尊像,立之祖廟。春秋元命包:“∽,四星,為廟庭聽政之所。其占明大,則輔臣忠,天下寧。”史記·天官書:“∽為疏廟。”以此可證“亢”之構義。西周之宮、室、廟為一,是君、王活動的場所,多有賜賞活動。故金文之“亢”猶“黃”“”,卽文獻之衡、珩。
 亢,金文與甲文同,从大,下加之“-”斜筆,是個指示符號表示之“巿”飾,廣雅·釋詁二:“亢,遮也。”
 【釋義】
 (一)通“黃(讀héng)”。指衣服“革帶”之飾,亦“蔽膝”。盠尊:“王冊令尹易(賜)盠赤巿、幽亢、攸勒。”弭伯簋:“巿金鈧(亢)。”師釐簋:“易女叔巿金黃、赤舃、攸勒。”虎簋蓋:“易女巿幽黃、玄衣、屯(純)、旂五日。”幽亢,亦卽幽黃(黝衡),金亢,亦卽金黃。亢卽為黃、珩。西周金文所載周王冊命禮,冊命公爵的卿士,賞賜的服飾是‘朱芾悤黃’,見毛公鼎番生簋銘文之“悤黃”,當卽“蔥珩”,金文的“黃”亦是“珩”的通假。參“黃”字條之、珩。(見1598頁)
 (二)人名。作冊令方彝:“明公易(賜)亢師鬯、金、小牛。”亢師為師之稱,依全文看當為卿事寮之一。
 【字例】
 


 

亢觚


 


 

亞鳥效尊


 


 

亢 鼎


 


 

亢 簋


 


 

 尊


 


 

作冊令方彝


 


 

 簋


 


 

盠方彝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7: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