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稻,稌(tú)也。从禾,舀聲。” 【釋形】 稻,甲骨文、,象人食米之形(參“曷”字),或為米入器之形。金文或从禾,舀聲;或上部象用手舉連耞之形,表意為脫稻粒,如伯公父簠諸字从,本與“”有別,可隸變祇能作成“”,因其連耞之柄及連耞之“扇”,運作起來與“”形相類,其从“爪”,卽為手。右部,或下部从米(或从“禾”),从臼,表示脫粒之殼為米出於“臼”,史免匡字粟粒(或米)標於下部。仲父盤銘字右下部省臼,左上部从(卽同攴)是从“”之省,是手舉連的省形,增之辵,示手持連脫稻粒同時也在緩行;簋蓋銘字于左下部增之“水”旁,是“稻”之生長離不開水灘,故以字從意,或亦以“滔”為聲。 【釋義】 (一)稻穀之通稱。曾伯簋:“用盛稻粱,用(孝)用(享)。”詩徑·豳風·七月:“八月剝棗,十月獲~。” (二)不黏之稻,卽粳稻。伯公父簠:“用成(盛)(zhuō)(稻)需(糯)粱。” (三)人名。姬簋蓋:“姬乍(作)(稻)嫼賸(媵)(簋)。”稻嫼,姬之女兒。 【字例】
叔原父甗
嘼叔奐父盨
仲父盤
曾伯簠
伯公父簠
邿吉簠
叔家父簠
姬簋蓋
稻嫼簋蓋
史免簠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