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天花乱坠 |
字源 | 天花乱坠真的是只会说漂亮话吗?佛经《妙法莲华经》卷一中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佛陀释迦牟尼为诸菩萨讲解《大乘经》后的生动场景:“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佛教中,修行者的标准坐姿是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这就叫“结跏趺坐”。“跏”的本义是脚向里弯曲,“趺”的本义是脚背,“跏趺”即指两脚向里弯曲,脚背朝下的坐姿。 佛陀此经一讲完,天上降下四种奇花,分别为“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曼陀罗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风茄儿、洋金花;曼殊沙花即石蒜花,俗称龙爪花,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摩诃”是梵语译音,意为大、多、胜,可见乃是天上之花。 不过也有人认为曼殊沙花指红花石蒜,曼陀罗花指白花石蒜,而“曼陀罗”才指茄科的风茄儿。这种区别早已被后人混淆了。 佛陀讲完经后的这一幕景象,就是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成语“天花乱坠”的原始出处。在佛教中,“天花乱坠”本来是指讲经讲到妙处时感动了上天,因而降下的一种吉祥景象。《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同样记载了这种奇异的天象:“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包括四种奇花在内的更多的天花“于虚空中缤纷乱坠”,恰是“天花乱坠”这一奇景的形象写照。 但是因为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外来宗教的缘故,中国人不相信这种奇异的天象,因而后来就把出自佛经的“天花乱坠”一词歪曲成光会说漂亮话,不切实际的意思。这是汉语中一个褒义词转变成贬义词的有趣案例。 但是“天花”毕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意象,因此红色、黄色、白色的纯洁的佛教之花同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宋代诗人杨杰《雨花台》一诗中有四句吟咏“天花”:“贝叶深山译,曼花半夜飞。香清虽透笔,蕊散不沾衣。”“贝叶”指佛经,佛经在深山中传译;“曼花”即曼陀罗花。苏辙也有一首《雨花岩》专咏“天花”:“岩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堕。忽下幽人前,知子观空坐。”其中“翔蕊”描写的就是“天花乱坠”的美丽景象。 ![]() 《白莲社图》卷局部,传北宋张激绘,纸本墨笔长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激(生卒年不详,约公元十一世纪—十二世纪初),字投子,号投子同叟。工人物、佛道、山水,画法受李公麟影响。《白莲社图》卷描绘东晋元兴年间,莲宗初祖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同十八位贤士建白莲社专修净土法门,并与陆修静、陶渊明、谢灵运相善故事。此图纯用白描,画技高超,笔法飘逸流畅。 这一段画的是东林普济大师竺道生坐台讲经,道敬、雷次宗、昙诜、执经俗士围床听经。在一片巨石环抱中,众高僧趺坐,俗士跪坐,或沉思,或聆听,俗士身后还有一个童子搔头晃脑。竺道生十五岁便登讲座,以慧解著称,主张佛性常有与顿悟。传说他最初阐释新义,旧学不许,以为邪说,便袖手入虎丘山,竖石为听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首肯。这就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由来。顽石点头虽不及天花乱坠那么漂亮,但其事似更令人动容。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