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身 |
字源 | 身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 《说文解字》:“身,躬也,象人之身。”许慎认为这是一个象形字,像的是人躬身的样子。 ■ 从五代之后,年老妇女多自称“老身”,当是从“身”字的本义“怀孕”而来。 ■ “二首六身”出自《左传》,是高寿的意思。 ![]() 东晋诗人杨方有五首感人的《合欢诗》,其中一首吟咏道:“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暑摇比翼扇,寒坐并肩毡。”情谊深厚。“亦如影追身”的这个“身”字,甲骨文字形❶,《说文解字》:“身,躬也,象人之身。”许慎认为这是一个象形字,像的是人躬身的样子。但是这个字形的肚子为什么非得造这么大呢? 我们来看金文字形❷,突出的仍然是人的肚子。金文字形❸,大大的肚子中间还添加了一个点。我认为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是怀孕的女人的形象,会意为怀孕。“孕”字的甲骨文字形❹,跟“身”非常接近,不同的是里面的一点变成了“子”。也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身”和“孕”是同一个字。 《诗经·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大任”即太任,周文王母亲的名字;“有身”指怀孕,生下了文王。关于这个“身”字,《毛传》解释道:“身,重也。”郑玄笺注道:“重为怀孕也。”孔颖达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怀孕身体很重,重得弯下了腰,跟“身”字的字形多么相像!在关于“身”字众多字书的解释中,这三位学者的解释是一致的,这才应该是“身”字的本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著名的《与妻书》中也是这样的用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此外,从五代之后,年老妇女多自称“老身”,据《新五代史》记载,后汉皇后李氏有一段诰命,其中说:“老身未终残年,属此多难,唯以衰朽,托于始终。”年老妇女自称“老身”,当是从“身”字的本义“怀孕”而来,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女人才会怀孕。从“身”字的本义可以引申出身体、自身、性命等义项,还可以当作量词,《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睡觉时一定要有睡衣,长一身半。小篆字形❺,跟甲骨文和金文区别不大。 古时有个成语叫“二首六身”,今天已经很少使用,当然也就很少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是七十三岁的隐语,出自《左传》中一段有趣的故事。 据《左传·襄公三十年》载,晋悼公的夫人是杞国人,于是晋国派人去给杞国修城。悼公夫人为感谢修城归来的人,请他们吃饭。有位绛县老人因为没有儿子,只好自己服这项劳役,但按照规定,年龄大的老人不能服役,有人就怀疑老人的年龄,老人不肯据实相告,就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出生那天是正月甲子日,到现在已经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了,最后一个甲子才过了三分之一。”小吏听不懂这番话,就去请教朝中大臣。大臣们纷纷卖弄聪明,都不明确解释,乐师师旷说:“他七十三岁了。”史赵接着说:“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史赵此话更是打哑谜。士文伯接着说:“他出生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天了。” 我们来看史赵口中的“亥”字,小篆字形❻,上面“二首”,二横为首,象征着二万;下面“三身”,三个“身”字的人字形,“人”跟“六”的字形很像,“三身”因此象征着六千六百六十。合起来,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就是七十三年。六十日为一甲子,此老自称四百四十四又三分之一甲子,正好是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天。古人真是有文化啊! 这个故事的尾声是:执政大夫赵武向老人道歉,并任命他为绛县师。后世就把高寿之人称作“绛县老人”,也省称为“绛老”“绛人”“绛生”,凡是古代诗文中出现这样的称谓,都是指高寿之人。同理,“二首六身”也成为高寿的隐语。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