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禾 谷穗下垂,已经成熟的谷子

禾,嘉谷也 ——《说文解字》

A

B

C

D

商代的甲骨文中有大量“受禾”的卜辞,“受”是获得、得到的意思,“受禾”即卜问农作物禾的收成有多少,可见上古时期人们对粮食收成的关心。

禾,甲骨文字形A,一眼就能够看出这是一株栩栩如生的禾谷的形状。徐中舒先生在《甲骨文字典》中解释说:“像禾苗之形,上像禾穗与叶,下像茎与根。”甲骨文字形B,左边形象地画出了下垂的谷穗。因此,这个字形更准确地说并非“像禾苗之形”,而是像一株已经成熟的谷子之形。金文字形C,不仅更美观,而且左边谷穗下垂的样子更加栩栩如生,仿佛微风吹过,谷穗犹能轻轻摆动一样。小篆字形D,紧承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而来,几乎跟我们现在使用的“禾”字没有任何区别。

《说文解字》:“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上面的字形看得很清楚,“禾”本是一个象形字,许慎却用会意字来加以解说,这是由于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的缘故。而且,许慎还继承了汉代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把“禾”字释义为从“木”,进而附会说:“木王而生,金王而死。”

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召集宾客编写的《淮南子》一书,其中《坠形训》篇中写道:“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故禾春生秋死。”东汉学者高诱注解说:“禾者木,春木王而生,秋金王而死。”意思是春天属木,木为王,秋天属金,金为王,因此“禾春生秋死”。这不过是汉人用五行生克理论来附会解释禾的荣枯而已,许慎正是继承了这一穿凿附会的错误学说。

至于许慎所说的“禾,嘉谷也”,这是因为粮食乃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根基,因此美其名曰“嘉谷”。

综上所述,“禾”其实有广、狭两层含义。狭义的“禾”专指谷子,我们平时所说的“禾苗”,没有抽穗扬花的叫“苗”,已经抽穗扬花的才叫“禾”,因此,“禾”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中才会出现下垂的谷穗。谷子的果实叫“粟”,脱壳后才是俗语所称的小米。

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撰的巨著《吕氏春秋》有《审时》一篇,其中有对谷子生长的精细观察:“得时之禾,长秱长穗,大本而茎杀,疏穖而穗大,其粟圆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强。”

“得时”指适合农时,这里描述的是正当农时而播种、生长的谷子的状态:谷穗的总梗称“秱(tóng)”,适合农时的谷子,长梗长穗,根大而茎稍小;谷穗中分枝的小穗称“穖()”,籽粒就像珠玑互相串连一样,适合农时的谷子,分枝的小穗个个饱满,中间又疏远而有间隙,这样组成的总穗才会庞大;谷子的果实称“粟”,谷壳称“糠”,适合农时的谷子,果实丰满而谷壳极薄;谷子脱壳后称“米”,也就是小米,适合农时的谷子,脱壳后的小米数量多且圆润肥美,可想而知吃下去之后有多么长气力!

广义的“禾”则泛指一切谷类,甲骨卜辞中的“受禾”即为泛指。

《画归余纪典图册》之“麦禾表瑞”

清代董诰绘,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诰(1740—1818),字雅伦,浙江富阳人,清代名臣、著名画家董邦达之子。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董诰工诗词古文,精书法,善绘画,通晓军事。山水禀承家学,雅秀绝尘,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

《画归余纪典图册》共十二幅,每幅描绘一个前朝掌故。这幅画的是“麦禾表瑞”的故事。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闰六月,眉州、邛州田禾并一茎九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闰六月,资州麦秀两歧。一茎九穗和麦秀两歧都是丰收和祥瑞之兆。画面上田畴间麦浪青青,农人皆为之喜悦不尽,奔走相告。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