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靡靡之音
字源

靡靡之音

原来特指亡国之音

今天的各种辞典都把“靡靡之音”解释为颓废、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是柔弱、萎靡不振的样子。但是,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却严重得多,指的是亡国之音。

《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并描述了这种“靡靡之音”,顺带也描述了其他几种音乐,从中可以看到在古人的心目中,音乐和德行、政治都有莫大的联系。

卫灵公将要出访晋国,走到濮水之上宿营,夜里听到音乐声,以为是鬼神之乐,招来乐师师涓,命他谱写下来。师涓费两宿而熟习,这时也已经到了晋国。酒宴之上,卫灵公命师涓为晋平公演奏新声。演奏还没有结束,晋国的盲乐师师旷抚琴而止,说:“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晋平公问其故,师旷说:“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原来,卫灵公在濮水之上听到的所谓鬼神之乐,乃是投濮水而死的师延生前为殷纣王演奏的“靡靡之乐”,“闻此声者,其国必削”,殷商即是先例,因此乃亡国之音。

接着,晋平公问师旷:“这种清商之乐是最悲痛的吗?”宫、商、角、徵(zhǐ)、羽五音中,“商”声凄清悲凉,故称“清商”。师旷说不如清徵,“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也。今吾君德薄,不足以听”。好奇的晋平公非要听,师旷不得已而奏:“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商之声,声闻于天。平公大悦,坐者皆喜。”“郎门”指宫中之门,“垝(guǐ)”指高而危险之处。

接着,师旷又说清徵之悲不如清角:“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晋平公非要听,师旷不得已而奏:“一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隳(huī)”是毁坏的意思,“癃(lóng)病”形容衰弱疲病。

作为殷纣王亡国之音的“靡靡之音”,其中一定含有淫靡、柔媚、使君王不思治国的各种颓废成分,因此后人就把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颓废之乐称作“靡靡之音”,虽仍然跟人的德行有关系,但是治国的政治理念这一层含义却消失了。

《红楼梦赋图册》之《潇湘馆听琴赋》配图,清代沈谦作赋,盛昱录,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爱尔兰切斯特·比替博物馆藏。

《红楼梦赋图册》共二十幅(此本缺一帧),内容为沈谦撰二十首题咏《红楼梦》的赋文配以精美插图。沈谦的《红楼梦》赋大约创作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正是科举失意、穷困潦倒之际,作者借阅读《红楼梦》度日,“仿冬郎之体,伸秋士之悲”,作赋排遣内心苦闷。

这幅是《潇湘馆听琴赋》的配图。贾宝玉与妙玉坐于太湖石上,悄然静听潇湘馆内黛玉抚琴。只听音调清切,黛玉一边抚琴一边吟唱,四叠过后,妙玉讶然失色:“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恐不能持久。”谈话间琴弦崩断,戛然而止。古人相信琴为心声,妙玉从黛玉的琴音中听出不祥之兆,所以变色,而后匆匆离去。这一幕始于清雅,而终于悲凉。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