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血 |
字源 | 血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顾况) 汉字身世小档案 ■ “血”原指献祭时所用家畜的血,后引申而用之于人血。 ■ 新制的器物也要血祭,叫作“衅”。 ■ “嵇侍中血”,来源于嵇康之子嵇绍护主而牺牲的典故,所以代指忠臣之血。 ![]() 顾况有诗:“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这个“血”字是引申义,指悲痛的泪水,因为“血”也是液体,极言伤心,流泪如同流血,故引申而来。“泣血”,泣的当然不可能是血,而是泪水。 血,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器皿中的小圆圈代表一滴血。甲骨文字形❷,器皿中的一小点也代表一滴血。战国时期的陶文字形❸,代表血滴的小圆圈和小点变成了很粗的一个点。小篆字形❹,器皿里面的血滴变成了一横。楷体字形变得不像器皿和血滴的样子了。 《说文解字》:“血,祭所荐牲血也。”“荐”,进献;“牲”,本指祭祀时用的全牛,后泛指祭祀时用的家畜。由此可知,器皿中的血不是人血,而是供祭祀用的牲血,段玉裁说:“人血不可入于皿。”古人茹毛饮血,用血祭神,因此造出了这个“血”字,引申而用之于人血。 杀牲取血以祭神,古称“血祭”;受享祭品称“血食”。《周礼》中规定:“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社稷”和“五岳”容易理解,“五祀”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官,即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这五神。之所以血祭,是因为血气旺盛的缘故。新制的器物也要血祭,这就叫“衅”,杜预说:“以豭猪血衅钟。”“ 孟子和齐宣王有一段对话,详细讲解了“衅钟”的重要性以及所用的牲畜。 有一次齐宣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牛经过堂下,齐宣王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将以衅钟。”要用它的血祭钟。齐宣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发抖的样子。”那人回答说:“那么不祭钟了吗?”齐宣王说:“怎么能不祭钟呢?换一只羊吧。” 对齐宣王将牛换成“替罪羊”的举动,孟子评价道:“这正是出于您的仁心,虽然您当时只看到了发抖的牛而没有看到发抖的羊。君子对待禽兽,看见它们活着,就不忍心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远庖厨也。” 古诗文中有个典故叫“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嵇绍乃嵇康之子,任侍中,故称嵇侍中。晋惠帝蒙难时,百官和侍卫纷纷溃散,只有嵇绍一人留下,抵挡叛军,被杀于晋惠帝身边,血溅御服。战乱平定之后,左右想洗干净这件御服,晋惠帝不让洗,说:“此嵇侍中血,勿去。”后相沿而为典故。文天祥《正气歌》吟咏道:“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蜀中名将严颜、嵇绍、唐代睢阳守张巡和镇守常山的颜杲卿都是古代忠臣的典范,文天祥将此四人并列,来表达自己不屈的气节。 由“血”的本义,又可引申为动词,用鲜血沾染的意思,比如“兵不血刃”这个成语。《山海经》中还有“可以血玉”的说法,此处的“血”也是动词,沾染的意思,染玉以增加光彩。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