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数典忘祖
字源

数典忘祖

为什么比喻忘本?

“数典忘祖”这个成语比喻忘本。“典”指过去的礼制、历史等典故。叙述过去的礼制、历史等典故时,却忘掉了祖先原有的职掌,这就叫“数典忘祖”。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周景王的王后去世,各诸侯国都来参加葬礼。葬礼结束后,周景王依次宴请各诸侯国的代表。宴请晋国国卿荀跞(luò)时,周景王特意摆上了鲁国进献的酒樽,然后询问荀跞:“诸侯都有礼器进献王室,为什么唯独晋国没有啊?”荀跞向副使籍谈作揖,请他回答。籍谈于是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从王室接受了礼器宝物,因此才能进献天子。而晋国居于深山之中,与戎狄为邻,天子的威望不能到达,顺从戎狄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礼器进献王室?”

周景王一听十分不悦,说:“难道你忘了吗?晋国的始祖唐叔是成王的同胞弟弟,难道反而没有赏赐?密须国的鼓和大车,阙巩国的铠甲,这以后周襄王赐给晋文公的大路和戎路之车、斧钺、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红色的弓和勇士,这不是赏赐是什么?这些赏赐子孙不忘,这就是所谓福。而且,过去你的高祖孙伯黡(yǎn)掌管晋国的典籍,因此称作籍氏,你的姓就是这样来的。你是司典的后代啊,怎么就忘了呢?”

籍谈羞惭满面,无法回答。等他们出去之后,周景王对左右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籍谈的后代恐怕不能担任这个官职了吧,他谈论、历举典故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职守。所谓“典”就是指历代的文献和规章制度。

籍谈回国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大臣叔向,叔向评论周景王主动要求礼器的行为不合于礼,并且刻薄地讽刺道:“言以考典,典以志经,忘经而多言举典,将焉用之?”言语用来稽考典籍,典籍用来记载纲常,忘记了纲常却多为言语,虽然举出了先王赏赐礼器的典故,又有什么用呢!

这就是“数典忘祖”这个成语的由来。后人但知周景王讽刺晋国“数典忘祖”,却忽视了叔向对“数典”无用的议论,周王室国力衰落一至于斯,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数典忘祖”吗?

《宣文君授经图》局部,明代陈洪绶绘,绢本设色,一六三八年,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陈洪绶,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年少师事刘宗周,明亡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宣文君授经图》是陈洪绶为姑母六十大寿所画的大幅立轴,意在赞扬姑母的博学多闻和深明大义。

前秦苻坚立国,因天下丧乱,经学荒废,礼乐缺失,听闻太常卿韦逞的母亲宋氏乃世学家女,传其父业,精通《周官音义》,便封年已八十的宋氏为“宣文君”,让她在家设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绛纱幔而授业。周官学得以复行于世。画中,绛幔束起,侍女分列,宣文君遥遥坐于帐中讲授,庭中众儒生席坐恭听。《周官》即《周礼》,儒家经典之一,记述西周政治制度之书,“经纪典诰,百官品物,备于此矣”。这也是“韦幔传经”典故的由来。宋代陈师道的诗句“绛幔未经亲宋母,绿衣犹记识黄裳”便用了此典故。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0: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