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醍醐灌顶
字源

醍醐灌顶

“醍醐”到底是什么东西?

“醍醐灌顶”的近义词是“茅塞顿开”和“恍然大悟”,用来形容听到精辟的言论而深受启发。这个成语来自佛教,原意是指灌输给人佛教的智慧,使人头脑清醒。

《说文解字》:“醍,清酒也。”《周礼》中根据酒的清浊程度把酒分成五种,第四等级的酒叫“醍(tí)齐”,即浅红色的清酒。

“醍”本来是酒的名称,但和“醐”连用之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了“醍醐”的特性:“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醍醐”就是从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是油脂状的凝结物,甘美温润,气味清凉,乃是纯一无杂的最上等的乳制品。

“醍醐”一语出自佛经。《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中写道:“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

醍醐如此珍贵,世人也拿来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据《旧唐书·穆赞传》记载,穆赞、穆质、穆员、穆赏这穆姓四兄弟都有美好的名声,“世以‘滋味’目之:赞俗而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乳腐不是人们常吃的腐乳,而是牛乳的加工制成品。

随着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国,根据佛经意译的“醍醐”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用语,“醍醐”也从乳制品引申为精髓的意思。

“灌顶”一词也是梵语的意译,“灌”是灌持,表示佛的护佑和慈悲,“顶”是头顶,表示佛法的崇高。“灌顶”的原意是弟子入门时,须经本师用水或醍醐灌洒头顶。“醍醐”和“灌顶”连用,就生成了一种比喻义,从具体的动作抽象出顿悟之意,比如《敦煌变文集》中的《维摩诘经讲经文》:“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随着“醍醐灌顶”一词进入人们的口语,它也开始引申出清凉舒适的意思,比如唐代诗人顾况在《行路难》一诗中吟咏道:“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白居易《嗟落发》:“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

《维摩演教图》卷局部,传宋代李公麟绘,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取材于佛教《维摩诘经》,描绘了装病在家的维摩诘向奉佛祖释迦牟尼之命前来探病的文殊菩萨、舍利弗以及僧侣、天女宣讲大乘教义的场面。维摩,也称维摩诘(梵文的译音,意为“净名”或“无垢称”),是佛教中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著名人物,以机智善辩著称。画中维摩诘坐于锦榻之上,目光炯炯,嘴唇微启,长须垂拂,一手略举,一手轻按,似正谈论教义的精微之处。两旁环绕许多聆听说法的僧侣、天女、神将。维摩诘右手边是散花天女,据经文载,当维摩诘和文殊菩萨讨论到“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时,天女将繁花撒到佛祖的大弟子舍利弗身上。花瓣沾衣不坠,舍利弗连忙振衣抖拂却挥之不去。维摩诘见此当即指出佛教应该视万物皆空的教义实质。整部《维摩诘经》的精华“不二法门”语句就这样产生。《维摩诘经》后来成为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

全图人物神情刻画入微,以铁线描绘出衣纹、飘带流畅飘逸之感。其洁净轻淡的笔法与佛教“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教义相吻合,代表着早期白描人物画的最高成就。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