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采 |
字源 | 采![]()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诗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采”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只方向朝下的手,下面是一棵树(木),会意为用手采摘树上的叶子。 ■“采”的本义是捋取,即用手轻轻在树上捋取叶子和果实。 ■“采”引申为彩色。 ■古代诸侯、卿大夫的封地称作“采地”或“采邑”。 要论有趣,“采”这个字的字形远远算不上汉字中特别出彩的,只不过是古人日常劳作的如实写照而已,但是“采”的各种引申义却非常有趣。 采,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只方向朝下的手,下面是一棵树(木),会意为用手采摘树上的叶子。甲骨文字形B,下面的树上长满了果子,这只手采摘的是果实。金文字形C和D,下面同样是一棵树,上面的手轻轻采摘的样子栩栩如生。小篆字形E,几乎没有变化。 《说文解字》:“采,捋取也。”这就是“采”的本义,突出的是“捋取”的意象,用手轻轻在树上捋取叶子和果实。由捋取、采摘又可以引申为选择,比如古代婚礼的第一项程序叫“纳采”,指男方看中并选择了女方之后,向女方家庭送求婚礼物,请求女方接纳。 树上的叶子和果实五颜六色,因此“采”又引申为彩色,为了区别词义,“采”的这个义项后来写作“彩”。《诗经·蜉蝣》篇中有“蜉蝣之翼,采采衣服”的诗句,“采采”历来有两说,一说是众多貌,树上的叶子和果实很多,当然可以引申为众多,另一说形容衣服之华丽。五颜六色的衣服当然华丽,因此“采”用来形容衣服的彩色。 《国语·鲁语下》篇中有“天子大采朝日”和“少采夕月”的记载。春分的时候,天子要在东门之外拜日;秋分的时候,天子要在西门之外祭月。“大采”是指天子所穿的礼服、所戴的礼冠,此乃盛服,要用青、黄、赤、白、黑五采制成;“少采”是指绣有黑白斧形的礼服。这也是用“采”来形容衣服的颜色。 有趣的是,“采”还是九畿之一。天子所居的王城以外五千里,由内及外,以五百里为界,共分为九个部分,乃是诸侯的领地和外族所居之地。据《周礼》记载:“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其中的“采畿”为何称“采”呢?贾公彦解释说:“云‘采’者,采取美物以共天子。”仍是用的“采”的本义。 古代诸侯、卿大夫的封地称作“采地”或“采邑”。颜师古在为《汉书·刑法志》所作的注中说:“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尔雅》曰:‘采、寮,官也。’说者不晓采地之义,因谓菜地,云以种菜,非也。”颜师古仍然没有解释清楚为何“采地”称“采”的缘故。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权向百姓收取赋税养活自己,就像从树上采摘叶子和果实一样,向百姓“采”赋税,因此才称作“采地”。还可以称作“食邑”,诸侯和卿大夫靠赋税为食,更像从树上采摘叶子和果实为食,因此“食邑”是更加形象的称谓。当作这个义项的时候,“采”必须读四声(c3i)。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