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不分轩轾 |
字源 | 不分轩轾“轩”和“轾”分别是什么东西?“不分轩轾”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分高下轻重。为什么会有这个意思?“轩轾”又是什么东西呢? “轩”是前顶较高、后顶较低而有帷幕的车子;“轾(zhì)”则刚好相反,是前顶较低、后顶较高的车子。简言之,“轩”是前高后低,“轾”是前低后高。“轩轾”连用,即指高低、轻重、优劣。 《诗经·小雅·六月》是一首记述周宣王时期尹吉甫北伐猃狁(xiǎn yǔn)的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南宋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中注解说:“轾,车之覆而前也;轩,车之却而后也。凡车从后视之如轾,从前视之如轩,然后适调也。”“戎车既安”的意思是战车已经准备停当;“如轾如轩”是说前后俯仰,调整到了最合适的状态,随时可以出击。 《后汉书·马援列传》中,马援向光武帝刘秀上书表白自己的心志,其中有这样的话:“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与人怨不能为人患,臣所耻也。”“轾”前低后高向下倾斜,引申为看轻、轻视;“轩”前高后低,引申为抬高、高扬。马援的意思是说:我居于人前,别人不会看轻我;我居于人后吧,别人也不会看重我。言外之意就是说,我在别人眼中根本无足轻重,只能招人怨却不能成为别人的祸患,因此引以为耻。后人就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了“不分轩轾”这个成语。 “轩”既是前高后低,自然视野开阔,因此引申出高大之意。很多以“轩”马和之,生卒年不详,钱塘人,南宋画家,官至工部侍郎。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被誉为御前画院十人之首。他自创柳叶描,行笔飘逸,着色轻淡,人称“小吴生”。宋高宗和宋孝宗曾书《毛诗》三百篇,命马和之每篇画一图,汇成巨帙。其作笔墨沉稳,结构严谨,笔法清润,景致幽深,较之平时画卷,更出一头地。该系列摹本众多,存世至今约十六卷,风格、水平不一,散藏于几大博物馆。 ![]()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篇书画卷》局部『蓼萧』,传宋高宗书、马和之绘,绢本长卷,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蓼萧》是一首周天子宴请诸侯的乐歌,表达了诸侯对周天子的尊崇和歌颂。诗的第四章写远国之君车马之盛和周天子对其祝福之殷:“既见君子,鞗(tiáo)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画面上远国诸侯拜见天子,车驾停于阶下,各各行礼如仪,此时马车上辔头饰物飘垂,銮铃悦耳。光景欢悦,蔼然。诸侯之车,自然是前高后低配饰精美的“轩”车了。 组成的词都跟这个意思有关,比如“器宇轩昂”是形容气概不凡、高大雄伟,“轩然大波”是形容高高涌起的大波涛,“轩眉”指高抬起眉毛。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