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三更半夜
字源

三更半夜

这么晚了还在搞什么阴谋?

“五更”是汉代开始通行的夜间计时制度,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每个更次大约两个小时。“五更”也叫“五夜”,最初以甲、乙、丙、丁、戊命名,称作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叫“五鼓”,更夫用鼓打更报时。宫廷巡夜的警卫交接班都以五夜来划分安排,闻鼓声交接班。

“三更”指夜晚十一点至凌晨一点,因此“三更”就是“半夜”。那么,为什么把“三更”和“半夜”连用呢?这岂不是重复了吗?原来,“三更半夜”这个俗语竟然还有阴谋的含义在里面。

此语出自《宋史·赵昌言传》。朋党是古代中国官僚集团特有的现象,士大夫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或者为了政治理想的实施,朋比结党。其中因科举而结成的朋党叫“科甲朋党”,是宋代以来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朋党。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有三人中了进士,状元是胡旦,省元(第三名)是赵昌言,同榜中还有一位叫董俨。三人都做了官,胡旦任起草诏令的知制诰,赵昌言任工部侍郎,董俨任掌管财政收支的度支副使。赵昌言和当时掌管盐、铁、茶专卖以及征税事宜的盐铁副使陈象舆关系很好,因此,虽然陈象舆不是赵昌言同年进士,但也加入了这个小集团,再加上一位任右正言(谏官)的梁颢,五人结成了科甲朋党,成为当朝一支重要的政治势力,他们的主要政敌是当朝宰相赵普和太子元僖。

这个科甲朋党的小集团活动异常频繁,“四人者,日夕会昌言之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不管白天深夜,他们总是聚集在赵昌言的府中商讨政事。由于是公开结党,因此朝野上下都知道这个小集团,京城民谣因而称之为“陈三更,董半夜”,“陈”指陈象舆,“董”指董俨。

这个小集团指使受人雇用以抄书为业的佣书人翟颖上书诋毁时政,并且狂妄地自荐为大臣,又举荐可以充任辅臣的数十人。结果是宰相赵普流放了翟颖,同时将几人全部贬官,这个“三更半夜”的科甲朋党被一网打尽。

从此之后,“三更半夜”就成为一个固定用语,指深夜,同时含有贬义成分,比如坏了良心的人会招致“半夜三更鬼敲门”。

《青楼十二时子之刻》(『青楼十二時子ノ刻』),喜多川歌麿绘,约一七九四年。

喜多川歌麿(1753—1806),浮世绘三大家之一,擅长美人画,“大首绘”的创始人。他最善于敏锐捕捉和细腻刻画女性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她们内心的喜怒哀乐。《青楼十二时》系列是喜多川歌麿表现吉原游女生活细节的代表作。全系列共十二幅,随时间推移展现了游女一天的生活。

“子之刻”为午夜十二点左右,画面上的女子正在更衣,似是刚刚结束一场宴会归来。跪着为游女折叠衣裳的是被称为“振袖新造”的见习游女。左侧年轻的游女换好红色便服,一面结腰带,一面侧头欲语。已是“三更半夜”,对于游女来说却是“夜未央”的旖旎时光。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4: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