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慈 母亲的心像细丝一样牵系着子女 |
字源 | 慈 母亲的心像细丝一样牵系着子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 ![]() ❶ ![]() ❷ ![]() ❸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自古以来,母亲常被称作慈母,“慈”成了母亲的专利,父亲则称为严父。严父慈母,仿佛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就此定型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慈”呢? 慈,金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下面是一颗心,上面是两束细丝,会意为母亲的心像细丝一样牵系着子女。小篆字形❷,“慈”的字形定型,变成了从心兹声的形声字。篆体字的另一种写法❸,比金文更形象:下面依旧是一颗心,左上是“子”,代表子女,右上是手,会意为用心爱着子女,用手抚育着子女。 《说文解字》:“慈,爱也。”西汉学者贾谊:“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东汉学者服虔:“上爱下曰慈。”《管子》:“慈者,父母之高行也。”这些解释还都没有将“慈”的特性仅仅附加到母亲身上,直到“五常”概念的出现。 五常是五种伦常道德,据西汉学者孔安国解释:“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于是产生了“父严母慈”这一传统的父母定位。 不过“慈母”最早可不是指亲生母亲,《仪礼·丧服》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定义:“慈母如母。”如果慈母是指亲生母亲,怎么还会这样说呢?儒家学者解释说:“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父命妾曰:‘女(汝)以为子。’命子曰:‘女(汝)以为母。’若是,则生养之,终其身如母。”这真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定义! 原来,“慈母”的地位要低于亲母和继母,“继母如母,慈母如母”。要符合“慈母”的条件可不容易:首先父亲最少必须有两个妾,其次其中一个妾刚好没有生育男孩儿,再次另外一个妾生育有男孩儿但是必须死掉,最后父亲还要下令让无子的妾领养已死的妾的儿子。只有符合了这些条件,这个被领养的男孩儿才能称抚育自己成长的养母为“慈母”。这就是“慈母如母”的含义!说起来真是让人伤心!不过这一含义后来就不再使用,而是专指亲生母亲了,比如古人对别人称呼自己的母亲叫“家慈”,相应地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就叫“家严”。 “慈”是指母亲对子女的慈爱,后来加以引申,对父母孝敬奉养也称作“慈”。东汉学者郑玄解释道:“慈,爱敬进之也。”以爱和敬来奉养父母。古人将乌鸦的一种称为“慈乌”,据李时珍记载:“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相传此鸟刚出生的时候,母鸦口中含着食物喂养小鸦六十天,小鸦长大之后,为了报答母鸦的养育之恩,也衔着食物喂养母鸦六十天,叫作“反哺”,因此乌鸦被称为“慈乌”,以表彰这种鸟的慈孝。因为这个缘故,有时候也以“慈乌”来指代母亲。 ![]() 《孟母断机教子图》清代康涛绘,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康涛,清代画家,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杭州)人。善山水、花鸟,尤精仕女。 此作绘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取材于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孟母侧身立于织机旁,左手指机,右手执刀,回首训子。稚气未脱的孟轲立于母亲面前,神情专注,恭敬驯顺。画中人物古朴清秀,线条纯熟,表情细腻。全画设色淡雅,唯母子二人头巾上的青色与孟轲鞋上的朱砂色鲜明醒目。 孟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慈母,她既严且慈,既养且教。三迁择邻,断机教子,放到现在依然睿智而果断。孟子能成为一代圣贤,与孟母的教育不可分割。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