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东床快婿 |
字源 | 东床快婿“东床”和“快婿”本来是两个人人们常常用“东床快婿”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满意的女婿,“快”是称心的意思。不过,“东床”和“快婿”本来是两个人。 《世说新语·雅量》篇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郗太傅”指东晋大将郗鉴,时任太傅;“王丞相”指当朝丞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逸少”是王羲之的字。 宋代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所引晋人王隐《晋书》中的记载稍有不同:“王羲之幼有风操,郗虞卿闻王氏诸子皆俊,令使选婿。诸子皆饰容以待客,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使具以告,虞卿曰:‘此真吾子婿也!’问谁,果是逸少,乃妻之。” 郗鉴号虞卿,故称“郗虞卿”。《晋书·王羲之传》则将“在东床上坦腹卧”改成了“在东床坦腹食”,应当是根据王隐的记载而来。由此可见王羲之的潇洒,这也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 从此之后,“东床”就成为女婿的代称。王羲之“东床坦腹”,把肚皮都袒露出来了,因此又敬称对方的女婿为“令坦”。 五代学者王定保所著《唐摭言》“散序”一节中记载道:“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阗塞,莫可殚述。” “曲江”即曲江池,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河水水流曲折,故称“曲江”。唐代时考中的进士,在放榜之后大宴于曲江亭,称“曲江会”或“曲江宴”,不仅长安城几乎半空,而且公卿之家还在宴席之中“拣选东床”,将看中的进士招为女婿。此乃唐代盛事,黄巢之乱后方才衰落。 “快婿”这一称谓的来历就更加有趣了。据《魏书·刘昞传》载,北魏时期敦煌名儒刘昞(bǐng)十四岁的时候师从博士郭瑀(yǔ)。“瑀有女始笄,妙选良偶,有心于昞。遂别设一席于坐前,谓诸弟子曰:‘吾有一女,年向成长,欲觅一快女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昞遂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 “笄(jī)”是簪子。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成年。郭瑀所说的“快女婿”本指称心的女婿,没想到刘昞抖了抖衣服,抢在众人之前,飞“快”地坐到了这个座位上,神态严肃地说道:“您所求的快女婿就是我啊!”出自刘昞之口的“快女婿”,简直可视为跑得飞快的女婿! 不过,郭瑀十五岁的女儿既有心于刘昞,郭瑀对刘昞的毛遂自荐又非常欣赏,郭瑀便欣然将女儿许配给了刘昞,成就了这一桩姐弟恋。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两种称谓捏合在一起,方才有了“东床快婿”这个成语。 ![]() 《王羲之观鹅图》局部,元代钱选绘,纸本设色,约一二五九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钱选(1239—1299),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等合称为“吴兴八俊”。 王羲之爱鹅,天下皆知,流传着书《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图中树木蓊郁,竹林茂密,亭台掩映,白鹅戏水,王羲之凭栏观望。远山苍翠,村庄隐现于雾霭山林间。境界秀雅明润,风格古拙高逸。亭阁内,凭栏赏鹅的王羲之布巾宽袍,意态悠闲。卷末,钱选题了一首七绝:“修竹林间爽致多,闲庭坦腹意如何?为书道德遗方士,留得风流一爱鹅。”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