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唐太宗)

汉字身世小档案

■ “监”是“鉴”的初文,甲骨文是一个人跪在盆前看自己的样子,也就是照镜子的意思。

■ 传说秦始皇有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五脏六腑是否包藏祸心。后来,大堂上因此挂上一个匾,写道“秦镜高悬”,后改为“明镜高悬”。

唐代名臣魏徵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发出了著名的感叹:“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此处的“鉴”就是镜子的意思。“鉴”为什么会被当作镜子呢?让我们从头说来。

“监”是“鉴”的本字。监,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一个盆状的器皿,右边是一个人,跪在盆前看自己的样子,人的眼睛(目)显得异常醒目。甲骨文字形❷,右边很像一位身姿窈窕的女子,盆中的一横代表水,一横上面的圆圈代表女子的脸部,一横下面的圆圈代表水中映出的女子脸部的倒影,真是栩栩如生!金文字形❸,这个人站了起来,头伸到盆的上方,如此一来,自己的样子就看得更清楚了。盆的上面有一横,表示盆里面有水,同时“目”变成了“臣”(臣的甲骨文字形就是目)。金文字形❹,大同小异。小篆字形❺,没有任何区别。繁体字形“監”,右上角人的样子看不出来了。简化后的字体,连“目”都看不出来了。

《说文解字》:“监,临下也。”所谓“临下”,就是从盆的上面往下俯视自己的样子,因此“监”的本义就是照镜子。《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国君不能光从水面上照自己的形象,而应该从人民中照自己的形象。《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此处的“监”和后句的“观”并举,是照视的意思。当作“照镜子”的本义解的时候,“监”读作四声jiàn。从“监”的本义引申出监督之意,又引申出监禁、监狱之意,当作这些义项的时候,“监”读作一声jiān。

“监”的引申义越来越多之后,开始把“照镜子”或“镜子”的本义转移给“鑑”这个字。鑑,金文字形❻,仍然是一个会意字,在“监”的左边添加了“金”,会意为这个盆子是用金属制成的。小篆字形❼,同于金文。《说文解字》:“鑑,大盆也,可以取明水于月。”所谓明水,是祭祀所用的净水;所谓“取明水于月”,其实指的就是露水。因此“鑑”的本义就是盛水或盛冰的青铜大盆,后来引申为青铜制成的镜子的时候,与“鉴”通假,慢慢地“鑑”字废弃不用,通用为“鉴”字了。

有个成语叫“明镜高悬”,鲜为人知的是,这面“明镜”最初其实叫秦鉴或秦镜,是秦始皇使用的镜子。据《西京杂记》记载,刘邦攻陷咸阳之后,搜查秦朝的府库,发现了很多宝贝,其中一件是长四尺、高五尺九寸的大镜子,里外都非常明亮,直立着照的时候,人的影子却是倒影;用手捂着胸口照的时候,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病人照这面镜子,就能看到什么地方病在何处;有邪心的女人照这面镜子,立马能看见胆张心动。秦始皇常常拿这面镜子照宫中的宫女,发现谁“胆张心动”立刻就将她杀了。后来,官员们为了标榜自己的清正廉明,常常在大堂上挂着“秦镜高悬”的一块匾,再后来因为秦朝离得越来越远,“秦镜”一词渐渐变得不明白了,于是就用“明镜高悬”取代了“秦镜高悬”。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7: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