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光

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诗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光”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一个面朝左、屈膝跪坐着的人,上面是“火”。本义为“从火在人上”,反映了古人执烛照明的情景。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凡以火照物者,恒伸手高举其火。光字从火在儿上,谓火光高出头上,非谓人头之上有火也。”

《诗经·韩奕》是一首描述韩侯受封入觐、迎亲、归国的诗篇,其中吟咏韩侯迎亲的盛大仪仗:“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百两,一百辆车,特指结婚时所用的车辆;彭彭,盛多貌;八鸾,挂在马衔上的八个鸾铃,每辆车四马八鸾;锵锵,鸾铃清越的鸣声;“不”通“丕”,大,“不显其光”即大大地显露韩侯的荣耀。此处的“光”当荣耀讲,这当然是引申义,那么,“光”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呢?

光,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下面是一个面朝右、屈膝跪坐着的人,上面是“火”。甲骨文字形B,此人面向左跪坐,头顶是熊熊燃烧的火焰。金文字形CD,头上的火焰加以简化,但火焰燃烧之状仍栩栩如生。金文字形E,火焰下面很明显是一个女人。小篆字形F,下面不大看得出人形了,讹变为“儿”。

《说文解字》:“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光”这个“从火在人上”的字形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刑罚,用火来烧跪着的犯人的头发;有人认为跪着的是男奴或女奴,将可燃物放进火盆之类的器物中,然后置于男奴或女奴的头顶来照明;白川静先生认为上面的火焰乃是火种,下面跪着的人是守护火种的神职者,因此“光”本指护火的圣职者。这些解释都是不了解古人如何照明的方法所致。

徐灏早就说过:“光从人持火。”这个“火”即古人照明所用的“烛”,但不是今天的蜡烛。郑玄注《仪礼·士丧礼》:“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燎”即“庭燎”,以芦苇为干,用布缠裹,再用油脂浇灌;将“庭燎”举起来就叫“烛”。因此古时的“烛”其实就是火炬。

《礼记·少仪》中有“执烛抱燋”之句,尚未燃着的火炬称“燋(qi1o)”。何谓“执烛抱燋”?尚秉和先生说:“薪之燃甚速,故亲执其既燃者,复抱未燃者,以待续爇。”燃火曰“爇(ru7)”。古时饮宴,有专门负责执烛的人,不仅要坐在屋角,而且不参与辞让或作歌,怕的是不专心而引起火灾。

《管子·弟子职》:“昏将举火,执烛隅坐。”《礼记·檀弓上》:“曾子寝疾,病……童子隅坐而执烛。”前者是弟子执烛坐在屋角,后者是童子执烛坐在屋角。可见“光从人持火”的意思就是“执烛隅坐”,并非是刑罚,也并不一定非要使用男奴或女奴,更非守护火种。魏晋之前,古人皆席地而坐,坐姿乃为跪坐,“光”字形下面的人正是跪坐之姿。

林义光说得很清楚:“古者执烛以人,从人持火。”张舜徽先生也说:“凡以火照物者,恒伸手高举其火。光字从火在儿上,谓火光高出头上,非谓人头之上有火也。”这就是“光”字“从火在人上”的本义,极其形象地反映了古人执烛照明的情景。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