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晋

晋,进也,明出地上(《易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晋”(繁体字“晉”) 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两支带箭头的箭,下面是一种容器。本义是用箭入投壶,会意为插入。

“晋”引申为出、上升之意,比如晋升、晋级。

晋国因为燮迁居到晋水旁,故以“晋”为名。

“晋”这个字,学者们多认为是“搢”字的初文,意思是插入。比如代指士大夫的“缙绅”这一称谓,“缙”通“搢”,“绅”是束腰的大带子,士大夫上朝的时候,要将用来记事的手板插进带子里面,这就叫“搢绅”,因此借指用作士大夫的称谓。那么我们来看看“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义项。

“晋”的繁体字是“晉”,甲骨文字形A,上面是两支带箭头的箭,下面好像“日”字,但其实不是“日”,而是一种容器。是什么容器呢?有学者认为是插箭器,也有学者认为是一种叫“箙(f%)”的器具,“箙”是竹制或兽皮所制的盛箭的器具。整个字形会意为两支箭插入盛箭的器具。

但是我对这种解释有两点疑问:第一,为什么偏偏用两支箭,而不是用一支或三支甚至更多支箭来会意?第二,下面盛箭器中的一横代表什么?如果箭已插入,就不应该再用这多此一举的一横来表示器中有物,而“晋”的甲骨文字形中毫无例外都有这一横。

我认为“晋”的这个字形是用投壶之戏来会意的。投壶这种游戏是根据射箭礼而来的,《礼记》中记载了具体的投壶之礼和使用的器具。上面的两支箭就是投壶所使用的箭,下面的器具就是投壶所使用的壶,壶中的一横代表里面所盛的小豆,正如《礼记·投壶》所载:“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中盛有小豆是为了防止投入的箭跳出来。

那么为什么用两支箭来会意呢?这是因为投壶时以四支箭为一轮,而壶口直径仅有二寸半,连续投入两支箭叫“连中”,已经属于高超的技艺,连续投入三支和四支箭,那简直就是超一流选手的神技了,因此取其中选取两支箭来会意。

晋,金文字形B,下面鼓腹之壶的样子更加明显。金文字形C,上面是两支去掉了箭头的箭。金文字形D,上面的箭同样去掉了箭头,只剩下箭杆,下面的壶形因为加深而变形了。小篆字形E,上面的箭变形严重,以至于许慎误认为这是两个“至”,表示到的意思。

《说文解字》:“晋,进也,日出万物进。”许慎并引用《易经》的晋卦:“晋,进也,明出地上。”“晋”下面的投壶之形被误认作“日”,因此才附会出日出地上的解释,其实是错误的。“晋”的本义就是用箭入投壶会意为插入;又由于汉语中独特的反义同字或反义同词现象,即一个字或一个词既可以表示正面意思又可以表示反面意思,“晋”因此引申为出、上升之意,比如晋升、晋级。

周成王时,将弟弟叔虞封于唐,故称唐叔虞,他的儿子燮继位后更名为晋,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晋国为何称“晋”?文献记载是因为燮迁居到晋水旁,故以“晋”为名。但是晋水又为何称“晋”呢?文献没有记载。据《山海经·北山经》载:“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晋水出焉。”“县雍”通“悬瓮”,县雍之山即悬瓮山,山腹有巨石如瓮形,因以名山。瓮的形制和壶的形制几乎一模一样,这让我们联想起“晋”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下面的那个投壶之形,箭之“入”和水之“出”又是同字反义,也许这就是水出悬瓮山给予古人的灵感?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 4: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