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论语》)

汉字身世小档案

■ “家”是一个会意字,会意为一个房子下面养着一头猪。

■ 古代“国”和“家”的区别是:“国”指王或诸侯的统治区域,“家”是卿大夫的封地食邑。

■ 中国古代对于“国家”的价值观其实就是“家天下”,天下皆是皇帝的私有财产。

如果在“最中国”的汉字中再加以筛选,我认为“家”这个字可以当之无愧地进入最中之最,因为这个字隐藏着中国文化的全部奥秘。

家,甲骨文字形❶,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宀”,下面是一头猪(豕)。“宀”读作mián,《说文解字》:“交覆深屋也。”明末学者田艺蘅进一步解释道:“古者穴居野处,未有宫室,先有宀,而后有穴。宀,当象上阜高凸,其下有凹,可藏身之形,故穴字从此。室家宫宁之制,皆因之。”由此可见,“宀”就是人类最早的藏身之所,“宀”里面养着一头猪,猪是中国古人最早驯养的六种动物之一,二者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家”这个字。金文字形❷,则“家”的含义更加显豁:“宀”下面有一头头朝下的大肥猪。金文字形❸,猪的样子有些变形,以至于有人误以为是狗,但甲骨文中猪是垂尾,狗是翘尾,以此为别。小篆字形❹,今天我们所用的“家”字就此定型。

《说文解字》:“家,居也。”《尔雅·释宫》对“家”的方位作了更精准的描述:“牖户之闲谓之扆,其内谓之家。”扆(yǐ)是古代宫殿内门和窗之间的地方,从这个地方再往里走就是“家”。这个描述呼应了《说文解字》关于“宀”的解释:“交覆深屋也。”家一定是深屋,位于整个宫殿或整栋房屋的最深处,因此“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中国传统文化往往将家、国并举,家、国不分,家、国一体,进而形成民族潜意识,导致个人价值的缺失,并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和“家”的区别是:“国”指王或诸侯的统治区域,“家”是卿大夫的封地食邑。《孟子》中则说得更加清楚:“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家”既为卿大夫的封地,那么理所当然地隶属于“国”,“家”中之人也就理所当然地隶属于“国”。因此孟子才会这样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易经》中更如此发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个人服从于国家,消融于国家,从而使得中国国家至上的价值观迥异于西方文明中个人至上的价值观。

“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现代概念,但是在中国,尚有一个全世界独有的称谓,这就是“家国”一词。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家就是家,国就是国,何来所谓“家国”?“家国”一词最早出自周公之口,西周立国后,周公曾训诫群臣,其中有这样的话:“是人斯乃谗贼嫉,以不利于厥家国。”孔子在《礼记·大学》中将“家国”的概念表述得更加清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儒家著名的“修齐治平”理论,家和国不可分割的关系从中看得清清楚楚。在皇权时代,“家国”其实就是“家天下”,是皇帝一人的私有财产,唐肃宗曾经对重臣郭子仪说过这样的话:“吾之家国,由卿再造。”就是赤裸裸的“家天下”的表述,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与现代公民意识背道而驰的。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02:48